奈曼神奇的房子

家乡区县: 内蒙古奈曼旗

清朝光绪初年,汉族农民大量移居奈曼旗开发农业以后,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奈曼旗蒙古族也开始了定居生活,祖传的蒙古包已逐渐消失。居于半农半牧区的蒙古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庭院式板筑土平房。一般都座北朝南,靠庭院北侧盖上两间或三间房屋,与汉族农民的房屋相差无几,但窗户有所不同。蒙古族住宅以四扇窗户居多,上两扇棂格别致,正中大多有象征吉祥图样的格子,间有条格式满族窗户。在土质疏松的沼坨地区,因无好土筑板打墙而因地制宜地建造“布日格格日”(圆形拱顶房)或“哈波查仁格日”(尖脊架子房)。建房时,就地取材,先用木料搭好框架,然后用较粗的柳条儿即密又厚地挟好四壁。之后,在内外用粗泥抹上几遍即可。房盖铺芦苇,用稀泥涂抹光滑。除此之外,当地人还用草垡子砌墙建平房,称“吉门格日”。奈曼旗蒙古族住宅多有南炕和西炕,有北炕者很少。把神圣的火盆置于屋中心。西炕上靠北墙供有佛龛,炕上常摆放炕桌,用于饮茶和待客。在室内,以西侧为重,长辈者居于西屋或用西炕。冬季,在里屋门上挂上用香蒲编织的门帘(亦称“稿荐”)或挂毡子、棉布帘以御寒。农区,以住土平房者居多,称之“板墙房子”(蒙古语称“白兴格日”)以其筑墙板填上,夯实立墙而得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旗蒙古族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砖石结构的房屋逐渐取代了土平房和架子房,砖瓦房已向普及方向发展。

D(2014-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