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回族风味小吃

家乡区县: 潍坊市青州市

油香:油香是回民的传统食品,相传元代从古波斯的布哈拉和赤思法罕传入中国。色红质软,味美醇香。其制作方法是:将用开水烫过的面、发酵面和干面,适当搭配均匀,做成圆饼,用香油、花生油放在油锅里炸熟,但一般不叫“炸”而称“下油”。回民做油香一般要请年长和有经验的人掌锅,下油前要洗大净,环境衣着清洁,不宜喧哗,不准非穆斯林者观望。种类有:咸油香、枣油香、柿子油香等。回民把油香视为珍重的食品,不得随便丢放或轻易送人。
芝麻片:芝麻去皮,与糖汁擀压而成,其薄如纸,光泽如镜,手拿不粘,到口栈脆,其中糖汁的老嫩,压力匀衡,恰倒好处,都堪称绝活,适销于冬季。
蜜食:也称蜜三刀,枣红色,是在正面切三条刀痕而闻名,是用精粉、蔗糖、糖饴,经过油香炸制、灌浆等工艺而成,色泽光滑油润,口感酥软,中间含以浆汁,咬开后,顺口流出,倍感香甜。
绿豆糕:把绿豆煮后去皮磨粉,加蔗糖、香油,成型后蒸制而成,切成方块,成黄绿色,中间夹一层豆沙,有浓厚的香油味,口感细软,是春季的应时糕点,有败火解热之功能。吃的时候如果泡一壶马上鲜绿茶,更有一种清新感。
油茶:是回民冬季常用的食品,它的制作方法是:把牛油或牛骨髓与香油混合溶化,烧开后,加入葱花、姜末、精盐。然后加入适量的面粉,抄拌均匀至金黄色,倒出晾透,放入核桃仁、芝麻、瓜子等。食用时把1—2匙放入碗中,用开水冲开,一般作为早点用,带上旅行出差,浸泡食用也很方便,不但营养丰富,而且香味特殊。
油炸糖糕:是在街头上随卖随做的小吃,先用开水烫熟的面醒透后,做成直径10公分一个的面皮,包上白糖,并加入青红丝、玫瑰酱、芝麻等成馅,用手拍成圆饼,放入温油中炸,不断搅动,呈金黄色后出锅。最好是趁热吃,外酥里嫩,咬开后糖馅成浆,从中流出,散发出调料的香味。油炸糖糕,是青州原东南城根的脱姓家族的传统产品。
大米黏粥:把洗去面筋的面粉浆(淀粉部分)加入煮熟的大米、绿豆烧煮而成。夏季加入适量的栀子水,呈现黄色。由于火候和工艺的控制,煮开花的绿豆和大米,均匀的分布在粥中,上不浮,下不沉,喝起来黏不沾口,并有一种清爽感,不仅常年可用于早点,而且在夏季还可以消暑解渴。冬天则改为咸的,不放绿豆和栀子水,改加粉条、豆腐、豇豆,又是一种风味,喝一碗便觉得热乎乎的。
做粥洗出的面筋,经过炒色、酱油腌制,再加入香油、香菜末,成为喝粥不可缺少的小菜。
烧饼:回民传统制作的烧饼,芝麻去皮,正面浅棕色,外焦里嫩,吃起来又酥又软,有特殊的香味。如果夹上熟牛肉或油条更为可口。五十年代最有名的烧饼铺数东关的张万贵与城里的丁凤友两家。那时候的烧饼炉,是用大缸紧靠墙壁架起来,缸口朝外,四周砌以土墼,缸下面烧无烟木炭火。烧饼贴在上面,传热和缓均匀。烧饼正面烤熟焦黄之后,底面仍有一定水分而保持软嫩。现在的烧饼炉,改用了铁板,传热快,底面一起熟,只有酥而不嫩了。
羊蹄:羊蹄经过开水退毛、烤燎后,挂在通风处,自然风干,完全去掉水份,象干柴一样,然后储藏起来。一年的库存,等进入腊月后,放水中浸泡,使其吸收水份,逐渐还原,并反复换水洗净,下锅煮烂、凉干,待正月初一春节吃羊蹄。
它烂而不腻,不膻不腥,口感劲道,香味特殊,不仅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也是春节正月馈赠亲友的礼品。煮羊蹄的汤冷冻后,呈胶状,有弹性,叫“羊蹄汤”加醋、香油、蒜调拌后是下酒的佳肴。
老汤牛肉:顾名思义,就是用陈年老汤煮的牛肉。青州的牛肉属于这种煮法,群众习惯地叫做老汤牛肉。上世纪五十年代前,青州东关有十几家较大的牛肉作坊,都有直径1米多的大铁锅,可容全牛入锅。
把牛肉反复洗净后,码入锅中,锅底垫以牛排,然后放入老汤,加硬水、适量的盐。用木柴煮。先急后缓,再“淤”。约4—5小时即可煮熟,老汤可以延缓使用,一家中断,相互调剂。开锅煮出的牛肉,原汁原味,不带较味香料味道,走到作坊门口,就能闻到牛肉老汤的浑厚幽香的气味。买牛肉带一汤罐,在热腾腾的锅上,挑选你中意想吃的部位,什么三带葫芦、牛头腱子等等,再舀上一瓢老汤,上面飘着金黄的油花,可使你大饱口福,且回味无穷。
卖牛肉的一般都有固定摊点,不但遍及城市主要街口和各大集市,而且延伸到了临近的昌乐、寿光、临朐、临淄等县市区。
熟羊肉:以嫩烂为特点,青州亦是以清煮为主,掌握好火候,使其恰到好处烂而不腻。夏季吃“伏羊”或羊羔,冬季则吃较肥一些的老山羊。羊头特别烂,人们都爱吃。特别是十冬腊月,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时候,用沙锅炖上半肥半瘦的熟羊肉或羊头肉,再切上豆腐,加上香菜、香油,三五知己,围在炉旁喝着老烧酒,相互间谈笑风生,大有“室外寒风吹,事内温如春”的感受。
烀糕:烀在有些地方方言是“贴”的意思。烀糕的做法是在略小于锅口的篦子上先铺一层和好的黄米面(黍子面),然后再铺红枣、豇豆等,上面再盖一层黄米面,放在锅内蒸,四周靠在锅边上。等糕熟后,周围靠锅边的地方,烙上焦黄的硬边。吃起来中间是黏的,靠边部分是硬的,红枣和豇豆又松软又香甜。多半在秋冬季食用,宜热吃。
糗糕:是用黍米加大枣及花生仁等煮成的。稠于粥而黏,吃起来黏而甜,有特殊的米香味,是回民过生日、迁新居、新婚后的三日及小儿百岁必备食品。既是一种美食,又有“高”的偕意,象征着高升、高寿,含有吉庆的意思。一般米糕都是经过蒸制而成,糗糕则是经过水煮和不断搅动而成,所以人们把搅动叫做“糗”,习惯地称其为糗糕,以区别于其他糕类。
汤面包子:是用七成烫熟的面粉再和以生面做皮,加牛羊肉馅或馅做成的蒸包。皮薄面软,有透明感。馅成丸状,一边吃一边流汤,别有风味,一般是上街叫卖,供晚餐或夜宵,现在已不多见了。

我的能力秀: http://abc.wm23.com/lina1201

我的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kan/shandong/qingzhou.html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3809036026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1201lina

安静看着~(2014-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