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始建于1939年11月,经过6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具有中西医结合诊疗特色的医院,也是我省目前唯一一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年门诊诊疗 23.5 万人次,年出院病人近9000人次,年开展手术2 5 00多台次,病床使用率 90.89 %。拥有病床580张,现有职工749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64人,中级职称207人,硕士研究生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人才”1人,甘肃省名中医2人,甘肃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甘肃省优秀专家1人,“天水市222创新人才工程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2010年4月该院顺利晋升为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8月31日上午,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授牌暨中西医结合大楼落成仪式隆重举行。
全院58个科室,其中临床科室30个,职能科室16个,医技科室12个。是甘肃省天水腔镜诊疗培训中心、甘肃省肝胆胰外科研究所天水分所、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肿瘤防治中心天水分中心、天水市白内障复明中心、天水市儿麻矫治中心、天水市麦积区医疗急救中心,是兰州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甘肃省中医学校、天水市卫校、天水市卫生职业学校的教学医院,被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爱婴医院”,2007年被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定为西北五省区惟一的全国10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之一。
近年来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先进集体”、“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甘肃省卫生系统“医德医风先进集体”、“天水市医德医风示范医院”、“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受援单位”、“甘肃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支援单位” 、 分别被省卫生厅、市卫生局授予“文明医院”,被评为全市卫生系统惟一的“省级价格计量信得过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争取项目和突发事件急救先进单位”和“行风建设先进集体”,连年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 2007年被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等六部门评为“天水市最具魅力的医院”,2008年1月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介入中心自2006年成立以来,独立自主完成各类介入手术2552例,中心已从襁褓婴儿成长为一代巨人。放射介入中心拥有开展各部位DSA造影检查术,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动脉接触溶栓术,支架植入术,弹簧圈填塞术,动、静脉瘘栓塞术,CT、超声、X线定位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等一系列成熟的治疗技术。早在2007年1月,甘肃省卫生厅组织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介入科专家对该院介入中心进行准入评审就一致认为:“该院的介入诊疗工作走在全省地州市医院前列”。介入放射学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的技术。诊疗范围主要涉及到全身各部位的血管造影、各类肿瘤的治疗,肝血管瘤栓塞术和肝、肾囊肿、脓肿抽吸硬化术,各种动脉瘤、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及血管闭塞性疾病PTA或支架置入,食管良恶性狭窄、胃肠吻合口狭窄、胆道梗阻支架置入,子宫肌瘤、宫外孕、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及各系统病变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及股骨头坏死、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或治疗肺梗塞)等。尤其对食管癌晚期合并食管狭窄无法手术者、术后吻合口狭窄者行介入食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效果立竿见影,该中心已熟练完成160余例食管成形术。
近年来,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中心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就连以前很难发现和明确诊断的“布-加综合征”也不再是难题,于近日又成功开展了院内首例“ERCP联合PTCD治疗胆管癌、梗阻性黄疸”,并积极准备邀请首都医科大学介入专家来院讲学及手术示教,以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广大患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