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绵阳大安县的民俗

家乡区县: 四川省安县

1  踩桥会

 

“踩桥会”是四川省 安县雎水镇一带民间自发的大型踏青闹春、拜桥祭祀的民俗文化活动。时间定为每年的“春社”日(即立春后第5个戊日)。 当地人认为踩桥能弃秽,能带来好运气。

      所踩之桥名叫太平桥,位于安县雎水镇虎头山下,是一座被誉为“川西之冠”的巨型单孔弧形大拱桥,桥的两头各有36级石阶相通,桥两侧石栏杆上刻有走兽坐像,栏杆之间的石板上雕有浮雕花鸟图案。桥头刻有对联一幅:“渔洞山前悬半月,虎头岩下见长虹”,描绘了桥的地理位置和壮丽的自然景观。此桥全部用青石砌成,虽然饱经沧桑,但仍坚固如初。

      该桥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公元1799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自建成后,一年一度的“春社踩桥”活动经久不衰,逐渐发展成为川西北一带较有影响的民间盛会。每年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到此踩大桥的人数少则五、六万,多则上十万。

      雎水太平桥踩桥者的心愿大致有三:一是青年男女结伴前往游春;二是部分中老年农民前往祈求土神保佑风调雨顺,祛病免灾;三是有小孩的年轻父母,利用踩桥人多的机会,备办酒菜,给孩子寄拜干爹干妈,祈求孩子健壮成长。这一习俗沿袭至今。

       当人们到达桥上时,就会往桥下抛破衣服和钱、焚香祈福,大桥周围市井交易、民俗表演、收干儿干女,热闹非凡。

绵阳安县雎水镇民俗“春社踩桥会”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二百多年来,每逢春社,安县周边的百姓如朝圣般涌向这座神秘的石桥,少则几万人,多则数十万人,桥面人头攒动,场面宏大。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延续至今并有了新的内涵———

一是过桥免灾:凡来踩桥的人必须在桥上来回走上三个回合,踩桥者就可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二是丢药钱:把穿过的旧衣物从桥上扔进河里,可消灾免难,百病全无;把零星小额钱币扔到水里则可“舍财免灾”。

三是娃儿拜狮:年轻的父母让“笑和尚”抱着自己的孩子与狮子亲密接触一番,再把红布条捆在手臂上,将来小孩就如狮子一样威风凛凛,茁壮成长。

四是拜干爹干妈:拜干爹干妈不仅看外貌,五行属相还要相生相和。

 

2    罗浮山下品年味,罗浮山上去祈福

     

    每年春节大年初一,是桑枣镇最热闹的时候,到罗浮山飞鸣禅院许愿祈福、“大拜年”巡游闹春等春节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1月31日,记者在桑枣镇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大年初一。

        这天有初一天民俗“大拜年”巡游闹春的风俗,“从初一上午开始,精心挑选的全镇辖区文艺爱好者将进行巡游表演,活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 大拜年’巡游的方式,将狮龙、战鼓、扭秧歌、腰鼓、花扇、采莲船等多种民间艺术融于一体,这些节目都是由民众们自己策划、编排的。”

春节期间,人们习惯于到寺庙上香。大年初一,许多人竞相赶早,争着到庙里上第一柱香,认为这样可带来好运。可想而知这一天罗浮山烧香的人该是有多少啊,当然如果你够幸运够胆量你就会烧到头香,那这一年都会交好运的!

 

3   乡村旅游节

       安县的春季总是特别美,这不,以花城果乡为核心区,沿途的民俗民间文艺展、垂钓、都市农夫、趣味蔬菜节游乐、安县山歌、百工百匠编辑技艺、美丽农村摄影作品暨我为群众照相、书法笔会、农民乐器展、游园娱乐、表演型器乐演奏、读书种养殖技术培训及体育娱乐、民间小吃、地方特色商品展销14个节目的乡村旅游节将会给游客带来全新的生态旅游感受!

       乡村旅游节主会场的“花城果乡”安县,有着“人间花果山,城市后花园”的美誉。花城果乡幅员面积41平方公里,覆盖花荄镇联丰、红武、六合、兴隆、竹园、太平等6个村,是安县乡村旅游的核心示范区,也是全市乡村旅游示范点。“花城果乡”以建设“城市后花园”为理念,以水果、花卉等种植为主导,发展现代农业与近郊旅游业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通过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一产带动三产、三产助推一产,为绵阳、安县城市居民提供“采摘、观赏、旅游、休闲、娱乐、健身”的新型生态生活功能区。目前,果蔬、花卉种植基地7800余亩,初步形成了“果间菜、房前花、荷下鱼、园中游”的现代农业循环产业新格局,成为安县乡村旅游的最大集结地。

 

          

哈哈大笑(2014-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