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水苑民族风情点
清水苑是个依山傍水的布依族寨子其寨脚为日夜奔流的摆朗河,新修的大桥横跨其上;寨东端清水苑洞口涌出一股清亮的泉水。泉水积蓄于一口十来亩的池塘中,波光粼粼,可以泛舟。这个布依山寨,房屋错落有致,青瓦木楼,是典型的布依房屋建筑。布依男女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服饰及工艺品多姿多彩。离清水苑数百米的卧马和高寨,苗族风情浓郁,服饰艳丽堂皇,其芦笙队多次赴省州演出。每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传统节日,苗族、布依族都身着盛装,汇集于清水苑大桥头,吹唢呐大号,击铜鼓皮鼓,跳芦笙舞、甩花舞,对唱山歌等等,气氛热烈,人山人海。近年来,全政协常委、国务院港事顾问、新中港集团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太平绅士徐展堂先生和英国友人等前来参观考察,受到热烈欢迎。他们深深赞叹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购买了五彩缤纷的苗族、布依族服饰和精致的工艺品作永远的记念。
二、滴水崖峡谷风景区
滴水崖峡谷位于摆金大桥上游 惠水县
滴水崖峡谷风景区
全长约 5 公里。 中间为 20 来米宽的摆朗河,两岸耸峙着 500 米(相对高度)以上的高山。山腰自然形成双鼻洞、朝阳洞、新洞、上洞等景观,山巅雄踞着高耸入云的“文笔峰”。这里集山峰、流水、悬崖和溶洞为一体,是一处旅游观光的胜境。
1 、滴水崖
从摆金大桥桥头沿摆朗河东岸上溯两公里即到滴水崖。这里是一幅如刀削、如斧砍的悬崖峭壁,宽约 180 米,高约 60 米,一年四季滴水不断,故名“滴水崖”潺潺流水从崖上跌下,崖下人行小道,小道下碧绿险滩。春夏两季,雨量充沛,滴水更甚,水气蒙蒙,人行至此,如坠雾中;若遇阳光照射,雾气呈现五颜色的彩虹,人行其中,若入仙境。到寒冬冰凌时刻,从崖顶到崖脚,满是千姿百态的冰柱的冰块,既如万把银色宝剑垂吊,又似盏荧光灯闪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2 、溶洞群
双鼻洞。位于摆金大桥上游 1 公里处的半山腰上。此洞系短洞,两个洞口相穿,酷似一只猛虎的两个大鼻孔,灵敏地嗅闻前方的气味和动静。在洞里,可以俯视 1 公里外的摆金大坝全景,因此古人曾利用这个洞得天独厚的地势,垒砌石墙,作为避难防卫的观察哨所和前沿阵地。
朝阳洞。从双鼻洞沿河上行 1 公里便到朝阳洞。它位于摆朗河西岸高山的半山腰,离河面约 30 米。洞深约 10 公里,高约 10 米,宽约 20 米。洞口朝东,故名“朝阳洞”。洞口曾筑有石墙及圆拱门、石楼等;洞内第一厅空旷明朗,曾设有谷仓 10 座,洞中有水井和阴河。朝阳洞是这一峡谷区内溶洞中最深、最宽的一个。据说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因战乱,摆金一带的老百姓曾住在洞里达 3 年之久。如今深入洞内,既可体察古人避难的生活,又可欣赏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和石笋等奇观。
在朝阳洞上下左右还有新洞、上洞等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溶洞,洞口亦垒有砌石墙,留有枪眼,均为古人据险防卫的大本营。
3 .文笔峰
从滴水崖沿盘山小路上行 1 公里,就看见雄踞于海拔 1170 米的杨梅坡顶的“文笔峰”。文笔峰,高约 60 米,直径约 30 米,突兀山巅,当地苗胞谓之为“文笔峰”。文笔峰既像笔架上插上一支毛笔,供杨梅坡文人使用,又像一个高入云天的武将,常年守卫着杨梅坡苗寨的东大门。文笔峰向寨子一面笔直如削,背面稍缓一些,可以攀登。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当地苗胞为了躲避战火,曾在峰背半腰砌有厚石墙,并设有高 2 米,宽 1.07 米的圆拱石门,峰顶垒有高约 2 米多的石墙屯堡。站在峰顶可往四周开枪射箭,是古人据险防卫的理想之地。现在,文笔峰脚下周围,都是郁郁葱葱的山林和竹林,把文笔峰衬托得更加美丽壮观。到此旅游观光之后,一方面还可尝试光绪年间苗族武秀才陈华堂当年练武的 360 斤重的石提磴,并观赏其所获得的顶戴(俗称“顶子”),另一方面可以采购全国上佳土烟 ---- 摆金杨梅坡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