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歌词大家耳熟能详,想必大家也知道中国共产党当初是在我们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成立的吧。今天小贝不是要给大家讲政治历史,而是带大家去体验除了革命之外的风采,南湖美景。
南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嘉兴市南湖区,规划区域总面积276.3公顷,其中水域面积98公顷。南湖因地处嘉兴城南而得名,与西南湖合称鸳鸯湖。南湖是江南三大名湖之一,素来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著称于世。周围绿树环绕,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如果你要来南湖,除了七月一日以外,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荷诞,俗称“荷花生日”。当日百姓在烧香拜祭的同时亦可避暑、观莲。后来,“观莲”逐渐形成并了一个游览性的节日日活动,遂有“观莲节”。在观莲节期间,嘉兴逐渐形成了每年举办“荷花灯会”的民间风俗,成为百姓休闲娱乐、抒发情感、寄托愿望的重要节日,届时,歌舞百戏、全城欢庆。这一天大家去南湖,将会收获更美丽的回忆。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景点:
嘉兴梅湾街因相传古代人们这里种植梅花,且濒临京杭大运河河湾而得名,是嘉兴现存为数不多的体现江南地方特色的传统住宅、商业街区,具有浓重的清末民初风格。
自古以来,由于梅湾街得尽水路和陆路的先天之利,历史上曾是嘉兴商贾云集之地,嘉兴最主要的米市和丝市曾尽汇于此, “商旅往返,不绝于途”就是梅湾街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这里也是人文荟萃之地,莎士比亚著作翻译大家朱生豪先生的故居、韩国国父金九先生的避难处、韩国临时政府的旧址、新中国水利之父汪胡桢先生的故居等具有传统特色的民居和历史遗存均聚集于此。梅湾街折射出了嘉兴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汇集了嘉兴传统历史文化的精华。
放鹤洲位于嘉兴市城南路西南湖畔,与西南湖生态绿洲隔湖相望。唐德宗时,贤相陆贽建宅园于放鹤洲,因园中有放鹤亭故称为鹤渚,唐文宗时,宰相裴休又在洲上建别墅,改名为裴岛,南宋时,著名词人朱敦儒寓居嘉兴,辟裴岛为放鹤洲,明末时,贵阳太守朱茂时重建放鹤洲,清朝中期,放鹤洲日渐衰落。
2004年,南湖风景名胜区重建放鹤洲,使之成为南湖景区内又一处重要的人文休闲景点。重建后的放鹤洲占地面积约5.2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9714平方米。景点保持了四面环湖、中多曲水、平岸杂树的自然地形地貌,以静憩赏景为主体功能,辅以荷池、菱塘、鱼池、果园等,沿湖门坊、亭榭、楼阁点缀其中,布局随势而建,力求自然生态。淡然居、桂离馆、嘉福堂是目前放鹤洲内最主要的、体现唐宋风格的仿古园林建筑。
南湖渔村位于南湖西北,是明代勺园旧址。嘉靖年间由吏部员外郎吴昌时兴建。据吴耦汀《烟雨楼史话》记载:勺园初建时面积并不大,但到处是楼台亭榭,假山峭削,青松苍翠,秋枫红醉;池中荷花,岸边杨柳;面对滮湖,北背城壕,烟雨楼台,近在咫尺,园楼相园楼相对,形成了一个由水系为纽带的建筑群体,环境相当幽雅。勺园落成后,钱谦益、吴伟业等名士都曾经来此游览。崇祯年间,江南名妓柳如是来禾在勺园养病,这里就成了与钱谦益的定情之处,并一时传为才子佳人的风流佳话。然而,好景不长,
随着吴昌时的被杀,勺园开始荒芜。大诗人吴伟业(梅村)当年到南湖时就只能在南湖的舟船中遥望一番,归去后他就写下了《鸳湖曲》,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声情并茂,形象逼真的“勺园兴废图”。勺园废弃后,其遗址在清乾隆年间辟为渔村,即后来之许家村,村内陂塘曲径,风景依稀可辨。
2002年,南湖景区在此开工建设南湖渔村。渔村占地约5万多平方米,景区充分利用原有水池、河道进行改造,以体现江南渔村的自然风貌,使整个景区自然、朴素、古雅,同时渔村保留了高家祠堂等传统建筑,以展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南湖渔村内有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酒店,成为高品质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地。
如果大家要来我们嘉兴,特别提醒:我们这里的节日很多,有放荷花灯、水上拔河(抢荷花)、踏白船、划艇表演等水上游览项目。旅游节期间,还举办粽子节、农民画展、民间艺术展及摄影书画展等民间活动。所以大家可以趁着节日期间踏风而来!浙江嘉兴欢迎您!
我的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lubeini
我的梧桐子家乡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kan/zhejiang/pinghu.html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yishang68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