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经济发展

家乡区县: 洛阳市偃师市

2004年

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61亿元,比上年净增37亿元,同比增长16.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人均生产总值达19304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8%、18.7%和13.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018万元,增长3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6亿元,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8亿元(不含首阳山发电厂),增长27.9%;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8.2亿元、利税7.2亿元,分别增长34.6%、26.1%;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70.5,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保持河南省先进位次,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扩权县(市),并首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行列。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年粮食总产量达3.62亿公斤,其中夏粮总产和平均单产分别达到1.87亿公斤和369公斤,均创历史新高。种植优质专用小麦1.35万公顷,新增蔬菜种植面积866.67公顷、200公顷、花卉苗木333.33公顷、牧草733.33公顷;新建高标准奶牛养殖小区5个,奶牛存栏1.52万头;生猪饲养量76万头,禽类饲养量830万只,继续保持河南省养猪、养鸡大县称号。全市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6个,缑氏葡萄成为全市第一个国家级农产品品牌,西银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全市第一个出口创汇农产品企业;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34个,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8万人,其中域外输出7万人;兑付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749.9万元,减收农业税10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50元,增长11.1%。

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年新上、技改和扩建工业项目241个,投资总额70.3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6个,超千万元项目35个。华润电力首阳山公司260万千瓦机组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亿元,华润热电公司25万千瓦机组项目顺利投产发电,常村年产90万吨煤矿、首龙铝业公司年产万吨超薄铝箔、中硅高科公司年产300吨多晶硅等项目进展顺利,ITO导电膜玻璃、河南中美矿业集团建设项目相继开工。企业自主发展机制不断强化,在全市工业企业的综合效益指数排序中,“50强”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33.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7.3%;上缴税金2.1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5.2%。民营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3.8亿元,上缴税金2.76亿元,分别增长20.5%和23.3%;有9个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亿元。积极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战略,有90个企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14个,居全省各县(市)第一,其中洛阳花都金柜有限公司生产的花都牌保险柜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实现了偃师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0公顷,扩大节水灌溉面积8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平方公里,解决吃水困难人口1.23万人,完成退耕还林1000公顷,完善通道绿化373公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华夏西路、杜甫路、张衡路相继建成,新区绿化、亮化工程全部完成,第三水厂、商都南路改造、首阳路和华夏路东端排水改造等工程全面竣工,城区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商城植物园等工程进展顺利;新增绿地8.1万平方米,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复检验收。全部消除全市农村141所中小学现有D级危房,府店、李村等10个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完成交通投资1341.4万元,207国道部分路段大修和火焦路整修工程顺利竣工,枣东洛河大桥建成通车,岳酒路、东牙路大修和省道314线建设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府李路、掘丁路改造工程已完成施工前期工作。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组建市招商服务局,先后组团参加洛阳牡丹花会、厦投会、乌洽会、广州中国首届中小企业博览会,分别在上海、浙江和广东东莞举办专项招商活动。在浙江温州和广东东莞派驻了驻外招商机构,与浙江台州市黄岩区缔结为友好区市。全年共引进项目139个,投资达到67亿元,其中域外资金55.7亿元,到位资金15.3亿元。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市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到54个,完偃师风貌[3]

成直接出口创汇420万美元,被列为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积极推进科技兴偃战略,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和“全省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县(市)”称号,全年实施洛阳市级以上科技项目6个。成功举办了偃师商城建都3600周年暨考古工作20年专家座谈会、玄奘思想与当代社会研讨会。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完成了艾滋病防治暨有偿供血人员普查工作。

2008年

2008年7月11日,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出炉,与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相比,河南省偃师市的位次由第71位提升至第68位。2009年7月25日,2009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县召开,会上,发布了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其中中部百强县(市)河南偃师市列第三名。

偃师市有各类企业1.6万家,产品达2000余种,从业人数22万人,200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112亿元,纳税达4.5亿元。工业在全市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达到60%。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其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6.3%,对财政的贡献达80%以上。初步形成了能源电力、机械加工、石油化工、轻纺针织、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六大优势行业,建成了在中原乃至全国比较有影响的钢制家具、制鞋、针织、农用摩托车四大特色产业生产基地。能源产业年发电能力达130万千瓦,年产煤能力达125万吨,年产值24亿元;建材业年产玻璃99万重箱,水泥200多万吨,耐火材料两大类40余个品种,年产值11.3亿元以上;化工业年创产值11.4亿元,年上交税金3100余万元;轻纺业年产值28亿元;钢制家具生产企业现有230余家,年产钢制家具400余万套,从业人员3万人以上,年产值20亿元,为全国产量最大的钢制办公家具生产制造基地,占全国同行业市场份额的38%以上;制鞋业现有企业400多家,年生产布胶鞋3亿双,年产值达到18亿元;

农用车摩托车制造业年产值18亿元以上,年产量55万辆,占全国同行业市场份额的40%以上。全市通过IS0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工业企业达到100余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级知名商品8种、著名商标7件,是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市)。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小麦生产蜚声全国

偃师现有可耕土地74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53万亩,近80%的土地实现了机械化耕作,粮食总产年均3.5亿公斤左右,为全国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栽培技术的发源地。国家科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小麦万亩2l世纪超高产样板田”曾在偃师实施,并达到平均亩产608.3公斤目标。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已经形成了优质专用小麦和小麦良种、无公害蔬菜、鲜食葡萄、花卉苗木和奶牛养殖等五大优势产业为支撑的新格局,被列为国家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

科教兴市步伐较快,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全市共拥有各级各类农村科技服务组织1098个,省、洛阳市科技型企业6个,科技示范园区4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386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科技人才5人,高级技术职称406人,中级技术职称的2862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 56%。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星火技术密集区”,2005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工作优秀县(市)称号

2010年

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4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亿元,增长16.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4亿元,增长5%,其中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6.2%;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8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45亿元;利税总额38.5亿元;利润28.2亿元。民营企业超亿元企业65家,其中超5亿元8家、超10亿元3家。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33亿元,其中省外资金2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100万美元。出口30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6.51亿元,比年初增加11.84亿元。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市较上届前移3个位次,位居全国第68位。

2011年

2011年,全市(不含诸葛、李村、庞村、寇店、佃庄五镇,下同)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6亿元,增长12.4%,比2006年(含五镇,下同)增加6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2.6亿元,增长24.4%,比2006年增加7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增长26.4%,比2006年增加80亿元。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壮大传统产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7亿元、173亿元、9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由2006年的9.1∶64.9∶26调整到2011年的6.0∶60.4∶33.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2.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2亿元。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市政府组成部门由27个精简为24个。完成443家事业单位和18家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44.3亿元,比2006年增长87.8%。实际利用外资8020万美元,比2006年增长47.2%。出口创汇5900万美元,增长81.5%,是2006年的7.3倍。

——发展质量持续向好。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528亿元、56.7亿元、44.6亿元,分别增长35.6%、42.3%、46.7%,比2006年增加359亿元、35亿元、3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31亿元,增长13%,比2006年增加2.07亿元。工商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58.2%,比2006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民生水平持续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970元、9826元,均为2006年的近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5亿元,增长17.2%,比2006年增加35亿元。[17]

招商引资

2007年,成功举办河南省第25届洛阳牡丹花会偃师专场对进入偃师[3]

外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积极组团参加第2届中博会、第11届厦交会等展会活动。引进域外资金24.8亿元,其中省外境内资金18.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02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30万美元;引进投资超百万元项目130个,投资总额60亿元,其中投资超千万元项目52个、超亿元项目8个,项目开工率84.6%,已投产或试生产项目70个。中硅高科技公司年产700吨多晶硅扩建项目竣工投产,上海超日公司5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池、永华能源公司嵩山煤矿和郭村煤矿、洛阳首天公司ITO导电膜玻璃、山东泰和东新公司年产5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40家,完成直接出口创汇2580万美元,增长395%,增幅居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第一位。 被列为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

 

陈苏菲(2014-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