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古称“吉贝布”,是黎族同胞采用木棉花果内的棉毛织出的一种特色花布。
元朝时期黄道婆将黎族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加以改进传播到祖国内地,迅速推动了长江下游棉纺业的发展,黄道婆也成为中国纺织业的始祖。与其他织锦工艺美术品相比,黎锦的纺、织、染、绣四大工艺,难度最大、文化品位最高、技术含量最高。
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史书上就称其为“吉贝布”,其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1000多年。2009年10月1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锦开始走向世界,展示了黎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内涵。不仅如此,黎锦也是海南黎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结晶。
海南省东方市大田镇是东方市的一个少数民族乡镇与黎族人民聚居地区,当地的黎族妇女们时常聚集到村里的一块空地上,身着少数民族服装,铺席而坐,摆好织机,手舞彩线,穿针引线,正编织着绚丽的黎锦。黎锦不仅有着3000多年的传承历史,而且也是黎族文化最重要的标志。在民间,黎锦主要用作筒裙、上衣、头巾、花帽、花带、被面,也用作珍贵的工艺品、礼品。游客来到海南旅游,也可购买喜欢的黎锦,因为黎锦是最有收藏价值的海南旅游工艺品之一。
近年来,海南省东方市委市政府重视黎锦纺染织绣技艺的保护工作,通过强化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和形式,着力打造一支高效、精干的黎锦技艺队伍;同时加大人才培养,采取发掘、培养、扶持等有利措施,努力改变黎锦技艺后继乏人的现状,鼓励传承人多带徒弟,加强中青年人才培养,有力推动了黎锦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据悉,目前海南省东方市全力做好黎锦原材料生产基地、黎锦传习馆和传承所等基地建设,市文化部门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村的申报材料,争取早日通过海南省级有关部门的考核。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