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友——汤羽姗——卧龙寺

家乡区县: 西安市碑林区

卧龙寺位于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据寺内碑刻载,卧龙寺创建於汉灵帝时(168—189年)。隋朝时称“福应禅院”,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唐朝时,因寺内保存着吴道子在这里画的观音像,又称“观音寺"。
卧龙寺历史上以禅宗道场为主,但兼传播其他宗派的经典、教义,被称作“各宗并弘道场”。如1922年,妙阔法师在这里讲解《唯识三十八颂》、《楞严经》等,1931年太虚法师开讲《金刚经》,1932年慈云法师讲《圆觉经》,1942年和1949年後,朗照法师任住侍,历讲《楞严经》、《法华经》等。有唐咸通及乾符年间石刻陀罗尼经幢和元朝石碑,字迹模糊不清。
自元至清,卧龙寺多次重修。现在寺内保存下来的元、明、清石碑多通,记述了这段历史。如明洪武十年(1377年)曾立石碑,现碑仍存大雄宝殿东边,“碑石显文如花朵,故人称开花碑”。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重修殿宇。清咸丰二年(l852年),重兴为十方丛林,立碑记之。同治七年(l868年),重修殿堂,立“卧龙历史碑”。
佛足迹碑的佛足刻在《明卧龙禅寺碑》的阴面,碑正面铭文记述着卧龙寺的沿革。碑阴佛足迹碑在双足大指上均刻莲花,其馀四指皆刻卍字,足掌刻千幅轮、三钻、宝瓶、双鱼、宝剑等文,在图下有铭文曰:“大唐贞观中,有玄奘法师亲往西域求法,亲获瞻礼图归,进呈太宗皇帝,奉敕刻石供奉以广传焉。

卧龙寺文物荟萃,碑石林立,1957年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计有:
1. 宋咸平六年铸造的铜质幽冥钟,重3000斤。造型精美,音质洪亮,亦称无眼钟。现复制悬于钟楼。
2. 宋碛砂版大藏经,计1532部,6362卷,刻印极其精美。民国二十四年,由朱子桥、叶恭绰等居士倡议,在上海影印多部,为慎重保护起见,转归陕西省图书馆收藏。影印之大藏经,长安兴教寺、户县草堂寺均有保存。
3. 明洪武二十年丁卯佛足迹碑,原碑已残,现又复制竖立院中。
4. 唐吴道子画观音像石碑,原碑在碑林,现已复制竖立院中。
5.唐乾封三年、咸通十二年陀罗尼经石幢两柱,现立于后院。
6. 梵文唵字碑,宋神宗时立,碑虽不存,而《金石萃编》有记载。已抄全文附后作参考。
7.开花碑,明英宗正统十年圣旨敕赐藏经文,由于石料满布花纹因名开花碑。
8. 明万历三十九年寺僧广梅重修碑。
9. 清道光十年重修卧龙寺碑,此碑是贺万年、贺万选二善士发心重修之记。
10.同治七年重修卧龙寺碑。
11.同治十三年建立卧龙寺清规碑。
12.光绪二十七年慈禧太后赐银千两重修卧龙寺碑,慈禧太后赐银御旨碑。
13.民国三十三年卧龙寺传戒碑。
14. 太极石,宽三尺,高二尺,自然形成的太极图模型,甚为稀奇。
15. 古钱石,二尺见方的青石,有自然形成的许多古钱的图样。

16. 有新请的中华大藏经,日本大正藏,香港印大藏经各一部。
17. 原有的明藏经、贝叶经,藏贡大香炉、藤胎佛像、铜铸韦驮像均毁不存。
附《金石萃编》所载:唵字碑,石高2.67尺,广1.44尺。上梵书唵字,下赞七行,每行十字,正书,在咸宁县卧龙寺。镇威军僧显俊书。
义净三藏于西天取得此梵书唵字,所在之处一切鬼神见闻者无不惊

xiaoxi(2014-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