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的春节习俗和别的地方没什么两样
祭祖 接财神 祭灶打扫房子 种摇钱树 炒炒米做炒米糕(好像只有赣榆和东海部分乡镇做这个) 贴对联 放鞭炮 吃饺子 吃大糕……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连云港四县四区的习俗 都是不一样的。
但是总的来说,三十守岁,大年初一吃饺子、拜年,貌似没什么特别的。
黄海之滨的连云港市是一片威武雄壮而又风情万种的神奇土地。民俗文化悠久深厚,民俗产品丰富多彩。
连云港古老而悠久,拥有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文物遗存和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穿海州,吃板浦”的民谚,五大宫调、淮海戏几百年前就响彻大江南北。汤沟酒、板浦醋、朝阳葛藤粉、宿城云雾茶均为港城一绝。作为鲜活的风俗习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连云港”的根基和标志。民俗文化能唤起人们对童年、对祖先、对民族的想望与回忆,在亲切想望中抒发“爱我中华”情怀。民俗产品、民俗表演、民俗旅游、民间技艺都可称为文化商品。可这些商品不同于锅碗瓢盆、电器家具,而是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人们重现对它的眷顾,既是民众现实精神生活需要,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尊宗敬祖、慎终追远的文化心理,形成建设“文化家乡”的创造力、爆发力。
连云港贝雕画、新浦味芳楼鸡汤馄饨、朝阳山珍宴、万康祥酱菜、青口酱瓜、海州服装、板浦美食等,都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知名度、美誉度在我市、乃至全省民俗产品中曾独领风骚几十年、几百年,现在多数风头不盛;50年代淮海戏风靡苏北大地,文革时遇到灭顶之灾,最近才呈现复苏景 象,但发展还不到位;许多民俗产品开发利用缺少政策导向、资金扶持、科学规划、舆论烘托,缺少组织保证和发展平台;一些敢于进行民俗产品、民俗旅游开发的单位、企业家试着石头过河、如履薄冰,缺少气魄、声势,多数没有形成规模、品牌和社会影响、经济效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