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孝庄出身的家族应当说是很辉煌的,被称为清代漠南蒙古第一家族。要讲孝庄出身的家族,必须要讲一讲她的爷爷和她的父亲。
孝庄的爷爷叫莽古斯,是哈萨尔的第十七世孙。科尔沁部迁徙到松嫩平原后,是他带领着儿子宰桑最早踏人西辽河流域的。而且是他和宰桑通过与努尔哈赤的联合,逐渐使科尔沁左翼部强大,占领的牧地很多,他们为科尔沁地域的形成和科尔沁部落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莽古斯死后,葬在了科尔沁分部郭尔罗斯查干湖附近。有一个传说,说有一次他在查干湖打猎竟然神秘地失踪了,属下多方寻找,最后没有找见,只在湖边找到了他的靴子,最后建了一个“靴子庙”,作为他的衣冠冢。他的儿子、也就是孝庄的父亲宰桑死后,也葬在了郭尔罗斯,顺治十二年,宰桑的孙子、后来的第二代达尔罕亲王和塔遵顺治皇帝的旨意给其爷爷宰桑和奶奶博礼立一个碑,叫作“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于墓前。正因为孝庄的爷爷宰桑葬在郭尔罗斯,他的父亲也葬在郭尔罗斯,有人就推断孝庄出生在郭尔罗斯。
我与一些同志交谈时,也时常遇到一些同志提出这种问题,我觉得这实在是一种毫无根据的臆断和牵强。那么孝庄的父母为什么要葬在郭尔罗斯?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科尔沁部与郭尔罗斯部是同族,孝庄的父亲宰桑与郭尔罗斯首领布木巴是同族兄弟,他们是同宗同源,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更主要的是郭尔罗斯是科尔沁左翼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尔沁左翼部早在建旗之前就对郭尔罗斯分部具有统辖权。孝庄的爷爷莽古斯后期长期居住和驻守在郭尔罗斯。因此,一个部落的首领死后葬在他的领地是非常正常的。
第二个原因,郭尔罗斯部是科尔沁左翼的附属旗。这一点,清张穆的《蒙古游牧记》和《清史稿》都做了比较详实的阐述,明确记载郭尔罗斯部二旗是科尔沁左翼的附旗。《蒙古游牧记》卷之一“内蒙古哲里木盟游牧地所在”记载:科尔沁左翼中旗札萨克“掌左翼五旗事”,所谓左翼五旗即指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左翼前旗、郭尔罗斯前旗、郭尔罗斯后旗。而且《清史稿》更明确记载:“科尔沁所部六旗,分左右翼。达尔罕亲王掌左翼,附郭尔罗斯部二旗;土谢图亲王掌右翼,附札赉特部一旗,杜尔伯特部一旗。”这就很明确了,在清代科尔沁右翼部以右中的土谢图亲王为大,左翼部以左中的达尔罕亲王为大,而且都有两个附旗,郭尔罗斯部的两个旗是他的附旗。所谓“附”,我查了《汉语大词典》,有“从属、附属、附庸”之意,就是说你是我的附旗,葬在那里是正常的。再有从封爵的等级也可以得到佐证,清代蒙古贵族封爵分为六个等级,第一个等级亲王、第二个等级郡王、第三个等级贝勒、第四个等级贝子、第五个等级镇国公、第六个等级辅国公,世袭罔替。科尔沁达尔罕亲王是属于第一个等级亲王,郭尔罗斯部前旗札萨克为第六个等级辅国公,后旗属于第五个等级镇国公。所以在清代有一次郭尔罗斯遭灾,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刚即位不久,就有个批示,说科尔沁与其它部不同,他把郭尔罗斯遭灾统称之为科尔沁部,说它世为国戚,要给予特殊的照顾。
第三个原因,蒙古贵族风俗,不能说居住地就是陵寝地,陵寝地就是居住地,就是出生地,陵寝地应该是要和居住地分开的。你比如说左中的达尔罕亲王以及他的祖父一辈的陵寝地就有几处,一处就是郭尔罗斯,一处在左中境内,更主要的是有几个王爷葬在辽宁的法库,这原来也是左中的属地。所以,不能把丧葬地与居住地混为一谈,那种认为既然孝庄的父母葬在那里,其出生地也必然在那里的推断,既于史无据,也于俗不合。比如说,清朝皇帝葬在河北遵化清东陵,你就不能说清朝皇帝就是河北遵化人一样,这应该是很明确的。
在清代来讲,科尔沁应该说是它的中兴时期。宰桑家族也成为清代漠南蒙古的第一家族,孝庄的父亲宰桑一共有六个子女,其中两个女儿都嫁给了皇太极,这就是孝庄和孝庄的姐姐海兰珠,她的姐姐海兰珠非常受皇太极宠爱,后来得病死了。孝庄有四个哥哥,大哥叫乌克善,在科尔沁与努尔哈赤结成联盟以后,率领科尔沁铁骑随清军共同作战,立下了大功。在皇太极即位后,清崇德元年被封为和硕卓哩克图亲王,世袭罔替至清末共15代。他的府邸在哪儿呢?就是现在的开鲁县吉日嘎朗吐南几公里处,可惜现在已经片瓦无存了。孝庄的二哥叫察罕,三哥叫索纳穆,都立有战功,但是英年早逝未被封爵,后来顺治追念其功,她二哥的儿子绰尔济被封为多罗贝勒,世袭罔替共12代。绰尔济两个女儿嫁给了顺治皇帝,就是孝惠章皇后和淑惠妃。她的三哥叫索纳穆,他的儿子祁他特娶了清皇室公主作了驸马,顺治六年被封为多罗郡王,乾隆时代被赐名温都尔,所以也叫温都尔郡王,至清末世袭罔替共10代。他的府邸在哪里呢?就是现在左中的白音他拉粮库,但民国时期着了一场大火,现在也已经荡然无存了。当时王爷的福晋在北京住,王爷的福晋要回来,仆人听说福晋要回来烧炕把柴火烧多了,引起了大火,把整个王府付之一炬。这个王府修得也非常漂亮。孝庄的四哥叫满珠习礼,一开始封为郡王,后来晋升为达尔罕亲王,世袭罔替到清末共12代。她的四哥是札萨克亲王,所谓的札萨克,就是这个旗掌权的,就是旗长。他的府邸现在在哪儿呢?就是现在咱们建孝庄园的那个地方,花吐古拉镇王府屯一带,当时王府区是东西七华里,南北四华里,建有王府和大量房屋,这里也是孝庄文皇后的出生地。可惜也已荡然无存了。后来我们考察孝庄园究竟建在什么地方,发现了遗址和一些残砖碎瓦。为此进行了考证,这也是清张穆在《蒙古游牧记》中记载的“科尔沁左翼中旗札萨克驻地西辽河之北,伊克唐噶里克坡”,蒙古语的意思是发大誓的坨坡。在清代,孝庄的家族应该是很显赫的,先后出过四位皇后,即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顺治帝第一皇后,因为后来和顺治感情不和被废为静妃,还有孝惠章皇后。这种“一门四皇后”不仅在清代,而且在中国历史两千多年历朝历代也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在《清史稿》有记载,“科尔沁以列朝外戚,荷国恩独厚,列内札萨克二十四部首”。什么叫内札萨克?就是现在的内蒙古。整个清代蒙古分为三个部分,漠南蒙古,内蒙古;漠北蒙古,外蒙古;漠西蒙古,青海、新疆那一带。所以孝庄出生的宰桑家族也成为清代漠南蒙古第一家族,清代整个左中就封了两个亲王,一个郡王,五个贝勒、贝子和镇国公、辅国公,它是很显赫的。这是简要地介绍了一下她的家族,有的同志往往弄混,问达尔罕亲王府不是在白音他拉吗?有的问开鲁怎么还有王府呢?所以把这个大体脉络给大家捋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