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市金渡镇水边村

家乡区县: 肇庆市高要市

                               高要市金渡镇水边村:共创共建共享幸福新农村

  我的家乡——水边村,它位于金渡镇中部,毗邻肇庆大桥,双金公路、紫云大道贯穿其中,交通便利,有村民6000多人。这里的村民以种植蔬菜和外出务工为主,部分村民从事端砚的雕刻制作。

  每到夜幕降临,只要有文娱活动村民们就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水边文化广场,跳舞、打球、下棋、看书,文化生活过得丰富多彩,连邻村的村民也被吸引到此。

  说起以前,该文化广场破破烂烂,一些设施被人故意破坏,基本荒废。而在去年,高要通过开展“为民办事问民意”活动,投入70多万元对文化广场进行改造,给村民建起了一个全新的文化阵地。

如今,水边村环境整洁、邻里和谐、乡风文明,成为高要市创建新农村的示范点。在肇庆市委、高要市委主要领导的关心下,在各级各部门和水边村干部群众的共建共创下,这个曾经让人头疼的“后进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完美嬗变。

 

  破题,夯实基层组织

  十多年前,水边村是高要小有名气的富裕村。

  去年4月,刚到高要工作不久的高要市委书记冯敏强在深入水边村开展“为民办事问民意”活动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高要市明确了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水边村“转化”的重点内容:从夯实基层组织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积极动员学历高、在外成功创业、视野开阔的村民等回村参与村务管理;选派具有丰富农村基层经验的镇干部到村挂任党支部书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及大学生挂任村主任助理,派出驻村工作组,指导、配合村开展工作,帮助水边村发经济,办好民生实事。

转变,从为民办实事开始

  结合“为民办事问民意”活动,高要市从村民用水难、行路难、用电难这些民生事业入手,解决村民最想办的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用实际行动赢得村民的信任。

  群众盼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水边村村委会主任莫根培如数家珍:

——投入8多万元,新建为民服务办事大厅,服务群众。制定村干部学习制度,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处理村务的能力。

——通过开展“为民办事问民意”活动,投入70多万元,对村文化广场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由于村里水管年久失修,渗漏严重,水质下降,水压不足,村民用水非常困难。村民莫锦洪说,下午6点多收工回家,要一两个小时才能装一桶水,大家意见很大,都不交水费。而村委会则每月要负担近5万元的水费。高要市、镇、村三级积极筹措资金,对全村水网进行彻底改造,使干净卫生、足够水压的自来水通到了每家每户,村民的洗衣机、热水器都派上了用场,欢欢喜喜地按时缴纳水费。

——出租鱼塘是水边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极个别村民拒绝支付承包金长达数年。高要市借助“三打两建”东风,派出驻村工作组,打击损害村集体利益的行为,开展“一打击两普法”活动。依法收回鱼塘承包款40多万元,并借机规范了村务财务管理,维护了集体经济利益,也使广大村民学会了懂法、守法、用法,净化了社会风气。

  村民看得见的变化远不止这些,通过升级改造电线和有线电视线路,电压稳定了、电视清晰了;新建多个垃圾收集点,村中环境干净了;修复了村中破损的村道和田间机耕路,村民骑摩托车不再像骑马一样;村干部带头群防群治,村里的治安环境明显好转;水边村里建起了金渡镇第二小学,教学环境堪比城市里的学校……

  一件件为民实事,像一粒粒种子播撒在村民心中,让基层组织收获了信任的果实。在做这些民生实事的过程中,村干部、驻村干部经常进村入户走访村民,倾听村民的诉求,耐心细致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建立起与村民的感情联系,用他们的实干、会干、敢干和真心、耐心、细心慢慢取信于民,受到了村民的拥护。去年,全村实现零投诉、零上访。村民莫锦洪说:“以前村干部对我们的意见就像没听到,现在只要反映哪里有个坑,村干部都会很快去填掉,对他们的工作我们很满意,也很信任。”

发展,让群众共同受益

  怎样使水边村群众得到实惠,这是冯敏强最关心的问题。他说,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让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关键就要看干部怎样带领村民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改善生活。

  水边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却基本没有工业。针对这一现状,高要市为水边村谋划制定了发展方案,盘活160多亩村集体留用地,用于引进环保、效益、创税型项目,推动水边村新一轮经济发展,每年将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0万元。新班子和驻村工作组进村入户,宣传发展项目对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使征地工作依法顺利推进。

  高要市还深入发掘水边村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端砚、花席文化一条街,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农民致富。建设高标准罗氏沼虾、蔬菜种植基地3000多亩,每年村民可人均收入增加500多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

  针对“有新屋无新村”的现状,水边村规划利用村委会背后40多亩的鱼塘,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新农村,打造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点,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水边村村委会主任莫根培拿着新村的规划图说:“新村将按照城市住宅小区标准建设,配套有绿地和公共设施,将来水边村的村民也能住上别墅。”

  对于水边村成功转化给高要农村发展带来的启示,冯敏强表示,水边村的嬗变,给高要领导干部的启发和触动很大,我们深刻体会到,党委、政府要更加重视加强农村工作、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视关心民生问题、重视抓好法治教育,为群众建设幸福、美丽的新农村。

  当前,高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总结金渡镇水边村的试点经验,大力开展“五好”(班子建设好、服务队伍好、服务能力好、服务机制好、服务业绩好)、“五服务”(服务到组、服务到点、服务到户、服务到人、服务到底)为主题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五民”(聚村惠民、产业富民、文化乐民、互助爱民、和谐安民)创建示范工程,探索党建惠民的服务新模式。

 

msh(2014-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