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的腹地,南临古长城,另外三面均被黄河环绕,总面积约为8.7万平方公里。“鄂尔多斯”一名为蒙古语,在汉语中意为“宫帐守卫”,由于其与山西、陕西接壤,西面又与宁夏自治区相邻,因此使这里逐渐形成了秦晋文化与草原文化相融合的“歌海舞乡”。鄂尔多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萨拉乌苏文化与青铜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在距今三万多年以前,古“河套人”就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创造出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公元十三世纪,蒙古族的英雄成吉思汗亲征西夏,在途经鄂尔多斯的时候,被当地的美景所打动,因此将这里选为其长眠的地方。公元1649年,当时的清政府在这里设立了伊克昭盟,到2001年2月,撤伊克昭盟,正式设立为地级鄂尔多斯市。
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金霍洛旗霍洛苏木,作为供奉成吉思汗英灵的地方,这里至今仍保留着独居特色的成吉思汗传统祭祀活动。成吉思汗是一位蒙古全族最为崇敬的民族英雄,其在公元十三世纪初统一了蒙古各部,并建立了蒙古汗国,整个国土横跨欧亚两洲,为世界所震惊,因此被称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1227年病逝以后,根据当时的习俗进行了秘葬,蒙古族为了怀念他们的领袖,在这里建立了成吉思汗陵寝“八白室”,也就是八座可以移动的白色蒙古包,同时收集了成吉思汗的遗物供奉于其中的灵柩内。祭奠成吉思汗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窝阔台时代,延续到忽必烈的时候颁发圣旨,正式规定了祭奠成吉思汗先祖的各种祭礼,从而逐渐完善,如今鄂尔多斯伊金霍洛的成吉思汗祭典,便是古代传说祭礼的延续。
鄂尔多斯婚礼流传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但现在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并以其特殊的民族特色,浓郁的民族歌舞形式以及隆重热烈的场面,体现出了鄂尔多斯的蒙古族人民粗犷、豪爽与善良的性格特点,也正是因为这样,鄂尔多斯婚礼才被广为传颂。这种婚礼通常会持续两天的时间,从开始到结束均体现着浓郁的蒙古族风情。鄂尔多斯婚礼最早起源于古代蒙古,并在蒙元时代正式成形,至今仍较为完整的留存着传统的仪式程序,并逐渐使其演变成为一种礼仪化、规范化、风俗化以及歌舞化的民俗文化现象,并包括哈达订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嫁、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以及大小回门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与活动内容。
马头琴在蒙古族的音乐文化中起着代表作用,不论它的造型和制作材料,还是其音色音质或者音乐表现风格及演奏方法,都体现出蒙古人的性格特点,影射出蒙古族世代的游牧生活。蒙古族马头琴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蒙古族形成的时候,马头琴就已经存在了,因此可以这样说,马头琴与蒙古族一起从草原和历史中发展走来,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马头琴不仅出现在正式和隆重的场合,也会在传统民间的婚典仪典以及亲友聚会等日常活动中演奏,社会以及民俗传统基础十分浓厚。在蒙古族文化中,马头琴极受尊崇,是蒙古族文化中极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在2006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甘德利草原上,占地面积约为5.5公顷。公元1219年与1226年,成吉思汗曾先后两次西征,在途经此处的时候,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还曾赋诗加以赞美,并且将这里定为自己的长眠之所。后来,成吉思汗在1227年8月出猎坠马死后,其遗体便被运到这里进行安葬,在这之后,当地便被称为“伊金霍洛”,汉语意为“主人的陵园”。而实际上,蒙古族盛行“密葬”,因此究竟真正的成吉思汗陵在什么地方始终都是个谜,如今的陵墓只是一座衣冠冢,在历经多次迁移以后,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塔尔寺迁回到了这里,现在的成吉思汗陵已经成为内蒙古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观。
黄亚庆:http://abc.wm23.com/yaqinghuang
王丹:http://abc.wm23.com/WT19911119
鄂尔多斯东胜专题http://www.wutongzi.com/kan/neimenggu/dongsheng.html
梧桐子:http://wutongzi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