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徐温的一生,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废立“主公”于股掌间的实权人物,却始终未有取“主公”而代之的意思,似乎只愿做个“权臣”而已。为父如此,那么其子又如何呢?从史料上看徐温多子,《嘉庆海州志》上明确载有排行的有四子:即徐知训、知询、知诲、知谏。但有史料上载为五个:多了个徐知谔、知证,少了个知诲,还有的史料上不加排行竟达六七个之多。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认为徐温当有五子。但不管其有几子,徐温的儿子,可全都是封“王”的(包括已死的追封),可知地位均不差。至于其女儿有几个,因古代重男轻女,更无名字,未见确载。笔者依有关史迹等认为其大概有二女。徐温儿子封王,女儿的地位也不低,南唐李昪(徐知诰)称帝后其女儿也都封为“郡主”。由此可见徐温一家并不简单,也说明徐温死后其家并未衰落,反而尊荣备极(详下文)。别看徐温多子,他还收养有义子一人。并将其从幼年培养成人,这个人就是徐知诰,即南唐前主李昪。正是他的这个干儿子,使他这个义父,在死后被追尊为“忠武皇帝”,可谓生前死后,受尽尊荣。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注意的是,在五代这个群雄纷争,父子、兄弟相互残杀如平常事的时代,徐温这个当初“目不识丁”的人,治家却是有方。其父子间可谓父慈子孝,兄弟间确也相互亲爱始终有情,包括其义子,及其义兄弟亦如此。在这个握有重权的家庭里,在五代这个特殊的时期,不能不让人称之为奇迹。大约也是正由于此,方有后来历代对其父子两代的不断加封吧!由上述徐温父子、义父子的情况来看,换一个角度可以说没有海州人徐温,就没有徐知诰(李昪),没有李昪(徐知诰)也就没有后来的“南唐”。
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lianyungang_haizhou.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