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地区自夏、商、西周,特别是春秋战国以来,经秦汉、魏晋、隋唐五代、宋基本上均处于当时国都的正东方,故特易受当时统治者的关注。而每当出现南北朝的局面时,又往往成为南北两方面的中间(拉锯)地带。故此地风俗、民情、历史遗迹也别有一番特色,同时也造成了本地区的地方史志缺乏连续性。因此,留下的历史之谜也相当的多。及至明代后期及清代的海盗、倭患和裁海、复地更使文献少有系统保存,每使学者憾之。今据有关史料,试以“五代”时海州人徐温父子的史迹,以探连云港地区古代历史之谜于一二。
徐温:独立王国的权臣
徐温,字敦美,海州朐山人(今连云港市境内),约生于唐懿宗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卒于吴顺义七年(公元927年),享年66岁。年轻时“以贩盐为盗”(《新五代史》),约16~18岁时与杨行密(后封吴王)在唐乾符年间起事,号称“三十六英雄”(《新五代史》)。自此,原目不识丁之人,在战乱纷争的五代时期,成为吴国大丞相、都兵马大元帅,长驻金陵遥制国政,封为“东海郡王”,死后追封“齐王”。南唐前主李昪称帝后,奉其为“义祖”。其父子死后,自宋迄明均被历朝帝王加封为神,直至封为“帝”。明代,永乐皇帝朱棣甚至敕建神宫于北京,供奉徐温父子,终明一代,香火不辍。且至现代在闽台等地区,仍香火依然,被称为“徐仙信仰”。
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lianyungang_haizhou.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