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福山咖啡

家乡区县: 澄迈县

简介

      福山地区的咖啡豆,结实、粒大、均匀、饱满。真正的福山100%纯咖啡,是不加糖和香料焙炒的。具有浓郁、香醇、滑口、的优秀品质,富有海南福山地区特有的地方咖啡味,又具有印尼苏门答腊岛的黄金曼特宁咖啡品质特性。

特点:

福山咖啡不止在品种上与南洋咖啡有所传承,其加工工艺甚至饮用方式都与南洋传统做法类似。为了保存咖啡豆和准备烘焙,人们会对咖啡果进行脱皮处理,南洋做法多取晒干法。南洋咖啡还有一道独于世界其他咖啡种类的工艺———典藏。]

  咖啡花有种近似茉莉花的清香气味和洁白雅致的外表,一棵咖啡幼树从种子萌芽到经过3年左右的成长后,它会开放第一朵花。从开花到结果,需要4个月左右的时间,果子从青到黄,最后以深红色浆果谢幕。福山地区的咖啡树花期几乎是不间断的,所以结果的时间也不统一,但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大量采果的时间,集中采果期约半月一次。福山的咖啡农最喜欢春节前后的阳光,这时采下来的咖啡果,能及时晒干果肉中的水分。

  咖啡自采摘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工序才能变成可供冲煮的咖啡粉。咖啡的内部构造是非常善于吸取外界精华的,福山咖啡铺在地上晒干时,会吸取大地的土腥味。为让咖啡继续失水,咖啡农会把它们典藏起来———海南话称作“醇”。福山咖啡农把这道工艺视作自家秘密。咖啡在“醇”时要定期翻动,以保证通风透气和除湿,避免霉味的产生。“醇”后的咖啡,能减少在口感上的涩味。而下一步脱皮工序的成败,则会影响咖啡的酸度。

   所以咖啡老客会关注咖啡生豆的品质,因为这已开始决定咖啡在口感上的不同。正是福山咖啡含有的泥土味道,“醇”后的陈香,不酸不涩的口感,让它的拥护者们难以割舍。

历史:

      18世纪末、19世纪初,下南洋是许多海南人的谋生手段,海南与南洋密切的商贸和人员往来也由此开始。30年代华侨将种咖啡的方法和种苗引进来,将喝咖啡的方式方法带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将咖啡文化与本土文化巧妙的融合,海南普通百姓不仅认识了咖啡,还喜欢和培植了自己的咖啡,并将之纳入自己的生活习惯,成为海南独有的文化现象。从那时起,咖啡从百姓家里,走进了茶店,一直延续至今。如今,只要在海南的茶店,不管是繁华闹市,还是僻静乡村,几乎都有咖啡散发着不同的香气,温暖着人们同样渴望幸福的心情。

      海南岛最早种植咖啡是在民国初期,岛内归侨先后从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带回咖啡籽,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植。海南解放后50年代初,澄迈县咖啡种植面积仅有百亩左右。

   70年代初,“福山”品牌 创始人徐秀义老先生在海南岛北部的澄迈县福山镇创办福山咖啡种植园及加工厂,开垦荒地大力发展咖啡种植业。

     70年代末,红光农场及福山镇农户开始大规模种植福山咖啡。创办咖啡产业初期,均靠手工加工咖啡粉,产量低,但当时生产的咖啡粉已悄然名扬,深受群众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包括朱德、李宗仁在内的许多名人都曾慕名莅临福山,亲自品尝福山咖啡,并给予福山咖啡极高的评价和赞誉。海内外的咖啡专家来福山咖啡厂参观视察时,都曾品尝福山咖啡,连声称赞其风味独特,可与世界高中档咖啡竞相媲美。

种植区域:

      全国热带高效农业旅游的示范点——福山咖啡文化休闲旅游区位于澄迈县西北部,距省会城市海口50公里,是海南省知名品牌“福山咖啡”的原产地。区内集中了休闲度假区的自然景观和农业旅游的精华,初步显现了度假区的主体风貌和功能。还有一座面积达10000多亩的福山水库,库内可供游客垂钓和泛舟游览。水库四周有2000多亩咖啡种植园。还建有万嘉果农庄、亚珠庄园等十几家“农家乐”休闲农庄福山咖啡馆、侯臣咖啡文化村、红旗坡咖啡广场等咖啡经营场所。

林郁(2014-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