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栾书

家乡区县: 石家庄市栾城县

栾书:春秋时晋国权臣。前587年到前573年担任正卿,仕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三朝。他才能卓越,从谏如流,颇识大体,却又口蜜腹剑,包藏祸心,为保卫自己的权威与利益而不择手段,最终激化国内诸多矛盾,导致晋国内乱暴发。最终被晋悼公废黜,生死不明。

栾氏在晋国为显族。栾书的祖父栾枝,在晋文公时任下军主将;父栾盾,在晋灵公时任下军主将,具在六卿之列。

栾书在晋景公三年(前597年)任下军之佐,正值晋楚邲之战的前夕。当时要因为解救被楚军围攻的郑国,所造军队已抵达邻国境内,得知郑国降服于楚。郑国派到晋军中通报情况的使者极力劝说晋军与楚一战,到时候郑国将助晋攻楚。晋国将领有不少坚决主战的,栾书却认为应该退兵。他分析形势,指出当时对晋国不利的两个方面:一是楚庄王近年来励精图治,上下一心,军队虽胜不骄,纪律严明,确有实力;二是郑国在晋、楚之间,楚胜则助楚,晋胜则助晋,只不过是想看两国到底是谁更有实力,然后选择自己的盟友。因此,决不应听信郑国使者的煽动,贸然去和楚军作战。后来战事还是进行,结果晋国大败而还。

晋景公—十一年(前589年),晋齐鞍之战前夕,奕书升任下军主将,参与这次大获全胜的战役。 公元前587年,景公十三年,他升任中军元帅,因郑伯伐许,他统帅晋军伐郑以救许。而楚国子反则率师救郑。郑伯和许男在子反那里争讼,子反叫他们到楚国听楚王判断。郑人到楚争讼,没有胜诉,楚人抓住郑国的皇戍和子国两人。郑伯回国后转而派人和晋国媾和。景公十五年,郑国和晋国结盟。楚国由于郑国倒向晋国,派子重伐郑。晋栾书救郑,楚师还,晋师遂侵蔡。楚公子申等救蔡,晋赵同、赵括等要求与楚交战;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谏止。当时有人以军官中主战者有十一人,而反对者仅三人为由,主张应听从多数人的意见。但栾书认为,同样是吉祥善良才听从多数,而吉祥善良,是大众的愿望,现在有三位大臣主张,可以说是大众了,终于听从了三卿的正确主张。栾书这一决定,得到了“从善如流”的赞扬。

晋厉公三年,秦桓公与晋有令狐之盟,而又召来狄人与楚人,要引导他们进攻晋国。梁书以中军元帅统帅晋军与诸侯军和秦军战于麻隧,大败秦军。

晋厉公五年(前576年),楚国撕毁与晋弭兵议和的盟约,发兵攻中原要冲之地郑国和卫国,迫郑叛晋附楚。 栾书任中军元帅后,屡立功勋,开始注意维护自己的声誉。晋厉公六年(前575年),郑国叛晋联楚,厉公决定时伐郑国,执政大臣讨论这件事,范文子认为,厉公好大喜功,骄横奢侈,国外敌对势力多一些,还可以抑制他的这种倾向;如果出兵讨郑,维护晋国的霸主地位,只能助长厉公的恶劣倾向,使晋国不得安宁。栾书却认为,在他当政期间,决不能失去晋国的霸主地位,一定要讨伐郑国。

晋厉公及中军元帅栾书率上、中、下三军及新军攻郑,楚共王及中军主将率左、中、右三军救郑,—两军会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五月三十晦日,楚军早晨逼近晋军摆开阵势。晋将范匄建议采取“填井平灶,就在军营布阵”的对策。栾书鉴于楚军轻佻,主张固垒坚守,以待援兵。新军佐郤至则认为楚军有六个空子可以利用:两卿互相排斥,楚王的亲兵都是旧人,年纪已老;郑国的军队虽排开阵式,但军容不整;蛮族虽有军队却摆不成阵式;摆阵不避晦日(每月三十是晦日,这是古兵家所忌);士兵在阵中喧闹不已。因此主张速战。晋厉公采纳郤至的意见。苗贲皇陪厉公登车观察楚军阵式,建议分中军的精锐加强两翼,先击楚左右军,尔后围歼其中军,晋军即按此部署向楚进攻。楚王见晋中军薄弱,且厉公所乘之车陷于泥沼,乃率中军进攻厉公,却中箭伤目而退。晋军迫楚军于险地,战至夜暮,各自收兵,准备来日再战。不料楚中军主将子反醉酒不能议事,楚王自料不能取胜,率军乘夜退走,鄢陵之战即告结束。 栾书不但注意维护自己的声誉,同时注意保护自己的权威地位,这种态度更加深了晋国的政治危机。鄢陵之战小,栾书主张固守后再出战,新举之佐郤至主张速战速决,厉公用却至之谋。因此,奕书对郤至大为不满,凯旋后即谋除去却至。他设计让厉公怀疑郤至有欲立新君的图谋,恰好配合了厉公的行动,使晋国政局陷入一片混乱。十二月壬午,晋厉公指使胥童杀死郤至等,胥童乘势将栾书、中行偃劫持,欲杀二人,夺取执政大权。厉公虽赦二人并使复职,但奕书已无法控制政局,自身也发发可危,于是联合中行偃,诛胥童,拭厉公,立公子周为王,为晋悼公。

晋悼公即位数月,韩厥任中军元帅,栾书从此在历史舞台消失,遗物有青铜器《蛮书缶》。

栾书:晋国自赵盾后,又一位执政时间长久、能力卓越、作风强硬的正卿。他在积极维护晋国霸权、戮力建立功业的同时,也在朝中拉帮结派、党同伐异,使得晋国君权与卿权以及诸卿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酿成血案。

乱世之奸雄,他将自己的才干过多的用于与同僚、国君的勾心斗角之中,观其一生,血债累累,共灭六卿(赵同、赵括、郤锜、郤犨、郤至、胥童),弑一君,其心思之奸险、手段之毒辣令人瞠目结舌。栾书在未窃取最高职权时,圆滑处世。当位列正卿,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处心积虑。他绝是不忠于任何人,而是忠于理想,忠于事业,并为此不择手段。栾书下野的仅仅20年,晋国人驱除栾盈(栾书之孙),栾氏灭亡,打出的旗号就是讨伐弑君者之后,这大概是上天对他的报应吧!

然而,在残酷内耗的同时,栾书又展现出其过人的掌控全局的雄才伟略,并最终拥立孙周,间接促成晋悼公时代的辉煌。

Vieux(2014-05-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