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就在一周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最高领导已第一时间积极表态支持,各方专家正就“如何一体化”各抒己见,住在燕郊、香河等地的北漂们希望早点通上北京的地铁,大家都抱着非常高的期待。
“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好处数不清,除空气好了,还能为缓解北京房价高、交通堵、人口过多的大城市病等带来良效。燕郊、香河、大厂、固安等河北环京楼市最为亢奋,一些项目已经开始以“京津冀一体化”作为支持房价上涨的一大卖点。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利国利民,只是会有一个漫长的各方利益博弈过程。环境保护、人口转移背后都是各地区的产业和GDP取舍,而产业又关系到当地区县的税收、就业等行政指标,需要相关财税政策、补偿机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配套,总之未来可期,但短期内应对雾霾,还是建议群众先用空气净化器。
各方反应:
北京
郭金龙:打破定势
在2014年召开的北京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郭金龙说:“要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有新认识。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跳出北京看北京,着力推动三地经济继续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走下去。”
天津
副市长:优势叠加
天津市副市长宗国英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大交通体系”放在了第一位。他认为叠加优势、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合作共赢的关键。
河北
省委书记:竭力配合
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表示,河北将不折不扣地执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首先是要做好规划,并依照规划蓝图竭力配合北京、天津做好京津冀一体化的规划,坚决按规划办事。“不以一利之小私,损三利之大功,要大气不要小气。”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