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胜迹
1、三省主席、上将黄绍竑(1895―1966),字季宽,广西容县黎村镇珊萃村人。上将军衔。曾任军长、战区副司令长官、广西省政府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湖北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内政部长、交通部长、国民党中央监察院副院长、监察委员、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军事委员。文化大革命时期,黄绍竑因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于1966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黄绍追悼会于1980年12月31日上午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其故居和别墅均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9年省主席、上将黄旭初(1892―1975),广西容县杨村镇东华村人。生于1892年4月初1日。曾任旅长、师长、绥靖公署副主任,上将军衔。1931年起,连任广西省主席19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1975年11月18日在香港去世,终年84岁。其故居和别墅均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广西新军始祖”、中将马晓军(1881―1959)字翰东,广西容县松山镇慈堂村人,陆军中将。曾任旧桂系陆荣延部模范营营长、团长、广西护国军副司令、田南警备司令等职。后任孙中山大本营参军、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军政部主任参事、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1959年2月23日夜,在访白崇禧回来的路上,被美国军车撞成重伤,经医院抢救无效而去世,终年79岁。其骨灰原葬于台北士林镇大直山。白崇禧撰写“立法委员马翰东先生墓表”及“马晓军行状”。举行国葬时,蒋介石题词曰:“志业长昭”。1995年农历8月初4日,按马晓军生前遗愿,其骨灰移葬于故乡容县松山镇慈堂村高樱岭。马晓军一生最令人称道的业绩,是创办广西陆军模范营,培植了新桂系一批重要将领,如:黄绍竑、白崇禧、黄旭初、夏威等,为统一广西作出了贡献。其故居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都峤山儒教“七十二房井”。在容县话中,一井房即为一间房。这些房井为儒教徒们(信奉儒家学说或孔子学说的人)生活起居或讲学的场所。古时候容州人就对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的圣道十分崇敬,自唐朝起,容州人就在都峤山建宫读书,按照孔子的教学之道教学。现在都峤山云盖峰顶电视塔下的圣人岩内还有孔子像,并在墙壁上绘有孔子的七十贤弟子像和一车两马图。唐宋朝代受中原文化熏陶之后,于宋代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容州人建立了广西最早的一间书院——勾漏书院(地址在今容县县城东)。当时的儒教徒们便是在这些用黄泥、稻谷壳、沙石混合加以竹木条筑起来的房井里生活起居和讲学的。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曾于公元1100年10月到都峤山看望好友邵彦甫并游览这些洞穴,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也曾于这些洞中用午餐(见《徐霞客游记?卷三下?粤西游日记二》)。由于这些洞穴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所以风化得很慢,直到后来农民起义时,又作为农民们走兵马和储放粮食的地方。
5、都峤山唐炮台。军事防御工程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也得到了考古学家的证明。我国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是长城,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继长城后,出现了筑墙护城工事,城墙建筑已成为城市防御不可少的工程设施。都峤山的唐炮台是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之一。最早为唐朝容管观察史庞巨昭与黄巢农民起义军作战时所筑,用泥和石头相混合筑成。从唐朝到清朝,都峤山唐炮台经历了五十多次激战。后太平天国起义的分支首领范亚音曾于1855年左右进行修建,并在此作战。都峤山唐炮台设有角楼、垛口、射孔,炮台门为防御重点,设有箭楼、马道、寮望口和射箭孔。
6、城关窑址,瓷业的辉煌。位于广西玉林市容县容城长约6千米的绣江两岸边。共有五个窑区,即变电所窑区、松脂厂窑区、河南上埌窑区、东光下埌窑区和红光缸瓦窑窑区。城关窑址建于宋代时期,窑区出土的瓷器品种较多,釉色丰富,主要有碗、杯、碟、盘、钵、洗、盏、壶、瓶、尊、盅、罐、罈、香炉、腰鼓等,胎质坚硬釉色光润雅洁,有黄釉、绿釉、黑酱釉、姜黄釉、翠绿釉、影青以及色彩斑斓的红釉。其中白瓷绿釉器釉色翠绿晶莹,胎质细腻洁白,坚硬且薄,饰以缠枝卷叶印纹,这种白瓷绿釉印花器为别处窑绿釉器所未见,在出土的宋代绿釉瓷中极为特殊。不少瓷器采取刻花、划花、印花、堆贴、镂空以及刻划结合,印划结合等多种技法进行装饰,其中以唐宋间盛行的印花、划花多见。1981年,容县城关窑址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苏东坡三咏都峤山。北宋王朝宋神宗后,苏东坡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朝廷放逐、贬官,并说他做的诗词也是讥讽朝廷,于是被流放到琼州(今海南)。于1100年10月坐船途经容州时,上都峤山看望好友邵彦甫(当时邵彦甫已先被流放到梧州,途中到娑婆岩,后出家修道),并在洞壁上题词赠好友:身如芭蕉,心如莲花,百节疏通,万窍玲珑。来时一,古时八万四千。此义出《楞严》,世未有知之者也。此诗至今乃留有真迹于洞壁。另外还题有“送邵道士归都峤洞天”一诗(载于《苏轼诗选》254-255页),在都峤山中国名家书法碑廊可看到。此外,苏东坡还先后题有《都峤洞天》和《藤江夜起月下送邵道士归都峤洞天》两首诗(见《苏东坡全集》)。
8、徐霞客游历容县五天。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徐霞客对广西进行考察,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出游考察。这一年农历四月进入广西全州开始,至当年十二月取道河池、南丹进入贵州,历时八个多月,历尽艰险,写下了数万字的《粤西游记》,对广西的地理,水文考察做出了贡献,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徐霞客在广西期间曾徒步游览容县都峤山、大容山等地。并对都峤山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公元1637年农历八月初三日至初七晚,他记下了三千多字的游记(载于《徐霞客游记?卷三下?粤西游日记二》上海古籍出版社)。游记详细记载了他从虎头关登山至灵景寺、宝盖岩,和从白鹤塘进去,至水涧岩、竹简岩和今石背一二队一带的景色,极尽溢美之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