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
民权旧时婚俗十分讲究,一般分为相亲、定亲、下贴、看好、娶亲、完婚、回门等几处程序。建国后婚礼多是简办,集体婚礼也时有举行。本县回族婚俗与汉族略有不同。订婚后,男家要备果品(点心)百斤以上,牛、羊肉10斤以上,鱼两条,衣物数件送往女家,女家相应回礼。女家要向族人、亲戚、近朋每家送果品2斤,以示定婚。完婚日,女方要由其伯父、叔父、兄长、弟弟等人组成一送亲团,坐另车随喜车护送。新娘下车后,要请阿訇主持证婚议式,民权俗称华上头”。完婚毕,男家要设宴席,盛情款待送亲团,按照伊斯兰教规,席上不用烟酒。
丧葬
老人死后,民权通行棺木土葬,丧葬习俗因死者年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少亡者除富豪人家备在棺木外,一般不备棺木;中年死亡者其礼仪也较简单。礼仪较繁者属老丧。老人死亡后,要经过置办棺木,制做寿衣、入殓、报庙、守灵、报丧、戴孝、吊唁、出殡、追祭、圆坟等程序,还要过一七、五七、百天、周年、二年、三年等祭日。建国后,国家提倡火葬,丧事从俭,但旧俗犹存。本县回族葬俗按伊斯兰教规规定,死者不论男女老幼,贫富贵戏,须速葬,薄葬。停尸不得超过三天,不陪葬衣物,一律土葬。殡葬之前,要“砌墓”,置办“经匣”。殡葬之日,由阿訇主持殡葬仪式,诵经超度。尔后子侄把,“榻布”放在架子上,亲朋随着送行,女子一般不送葬。丧葬期间,死者家属不设宴待客,远道亲朋,以便饭待之。死者殡葬后七天、四十天、百天、周年、二十年、四十年为祭莫日,俗称“做日子”。祭日请阿訇诵经缅怀死者,本地俗称“走坟”。
祝寿
民权喜庆礼俗以“老人祝寿”、头生婆儿“圆九”较为普遍。老人祝寿本县俗称“做生”。过生日一般为“花甲之年”。六十六岁祝大寿。乡下有“六十六,割块肉”之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