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戴南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历史可追溯到唐代,贞观二十年(647年)春,李世民敕令尉迟敬德于七星庄(戴南)原破败小庙处监建禅寺,并亲笔题“护国寺”,以旌表“护佑大唐国”之功。
公元254年,吴孙亮复置海陵县,首居此者姓戴,且邻近满月湖荡沼泽而得名戴家泽。
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南巡时,从随其南巡的内阁大学士王士祯口中得知护国寺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历史渊源,遂御题“敕封”二字,冠于“护国寺”前。所以,现在古刹的名称为“敕封护国寺”。清高宗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分泰州东北境设东台县,戴南镇境属东台县时堰乡,乡以下为都、图。
近代
民国元年(1912年)起,中国实行地方自治区制,东台县设27个市乡自治区,戴南镇境东部属东台县时堰市,南部属三里泽市(今姜堰区兴泰镇,西部属唐港乡,以下都、图废,改为闾邻。
现代
民国15年,因戴家泽与南朱庄相连,“户过千,亩过万”,且商业、手工业均具有一定规模,东台县政府令设戴南镇。
民国18年,实行新的县组织法,市乡改设行政局,镇境东部属东台县第六区(驻时堰),南部属第七区(驻溱潼),西部属第八区(驻沈土仑)。区以下为乡,乡以下仍为闾邻,民国23年改行保甲制。
民国32年4月,紫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今戴南镇部分村庄划入该县仇时区,6月又划入时堰区。民国32年9月,苏中行政公署决定,在范公堤以西,兴化车路河以南地区建立堤西办事处,同年11月改设兴东行署,次年5月撤销行署建立兴东县。
民国33年5月,镇境西部及西北部划入兴东县圩南区。同年11月,兴东县并入兴化县。
民国34年8月,圩南区划分为溱北、蒲场2区。民国34年10月,今戴南镇境域分属溱潼县溱北区、双港区、茅山区和边城区。中共苏中—地委决定,原兴东县所辖地区成立兴化县兴南办事处。民国34年10月,中共苏中区委员会决定,兴南办事处所属境域改建为溱潼县。民国34年11月,时堰区则由紫石县划归东台县。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wxhcwn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cwn3388
我的梧桐子家乡: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xinghua.html
我的梧桐子首页:http://www.wutongzi.com/uc/56314169.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