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洛克菲勒:张弼士

家乡区县: 梅州市大埔县

1841年,在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黄堂乡车轮坪村,乡村塾师兼业余医生张兰轩家里添了人丁,而这个新成员正是张弼士。喜得贵子的张兰轩可能未曾想到,家中新增加的小成员,日后会成为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的先驱,写就一代“财富传奇”。

张弼士小时家境贫寒,18岁时只身闯荡南洋。他聪慧机敏,遇事能屈能伸,对人仁义宽容,在依家纸行当帮工,因他为人忠厚老实,深得老板信任。于是纸行老板起用他为账房,并把自己的独生女儿许配给他。几年后,老板病逝,张弼士夫妇继承了他的资产,开是显现张弼士非凡的经营能力。

当时,荷属东印度殖民者为开发与掠夺鞭长莫及的岛屿资源,曾放手让华侨组织垦殖公司,张弼士抓住这一时机,抽出大部分资产投入这一事业。1866年,他在荷属葛罗巴埠创办了裕和垦殖公司,大规模地开垦荒地,专门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并在垦殖区间种杂粮,获取了极大经济效益。在经营垦殖开发的同时,他积极捕捉机会创办实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不断努力,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30多年里,张弼士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王国。1869年,张弼士的财产达到8000万两白银,成为华人世界的首富,也被美国人称为“中国的洛克菲勒”。

1892年,张弼士经清政府驻英公使龚照瑗的举荐,被任命为槟榔屿首任领事,从此走上了亦官亦商的道路。其后,他先后担任过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闽粤两省农工路大臣、钦命头品顶戴、光禄大夫、粤汉铁路总办、佛山铁路总办等职。

之后,张弼士在烟台提出建葡萄酒厂,并对烟台进行考察,当即决定于此投资设厂,定名为“张裕葡萄酒公司”。随后,张弼士不断引进外来技术,巨额投资,建立起我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张裕葡萄酒公司”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们酿的酒色泽金黄透明,酒质甘醇幽香,以其很强的“名牌”意识,狠抓葡萄酒的质量,从而使得张裕葡萄酒风行全国,远销海外。此后,张裕葡萄酒在世界上获得了不少奖项,打破了洋酒不可战胜的神话。

1916年,张弼士在印尼逝世,享年75岁。张弼士病逝后,灵柩返籍途径新加坡、香港时,英荷政府下半旗致哀,港督躬亲凭吊,民众到处设牲祭奠,可谓生荣死哀。孙中山先生得知噩耗后,还特派代表送挽联:“美酒荣获金奖,飘香万国;怪杰赢得人心,流芳千古”。

今人称“张裕酒”是“国魂酒”,“裕”字原取意中华实业永远“昌裕兴隆”。如果说张弼士对中华酿酒业的最大贡献,就是引进了西法酿酒,那么他酿造的饮誉中外的葡萄美酒则把伟大的客家精神传递给了世界。

 

 

 

文秀(2014-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