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粑也叫猪血粑(在白帽店前等地也称灌肠,因其中一种做法是灌在肠衣里而得名), 相传始于明代晚期,至今快400岁了。晃粑外观虽不太好看,味道却很好吃,在豆制品里面可算是独树一帜的稀奇品种特产食品了。
首先,谈谈他的做法:晃粑的主要原料是猪血、豆腐以及肥瘦相宜的猪肉。杀猪之前要先备好豆腐和葱花、姜末、精盐、五香调料,杀猪时接来热血,随即与豆腐及猪肉泥捏匀,加调料搅拌均匀做成小碗口大小的圆球,放在竹筛里晾干水气,然后挂在灶头上用烟熏,因为团子见烟火后会逐渐收缩,因此前几天每天都要捏揉收汗一次,前后半个月至二十天左右这晃粑就熏好了,熏材以茯苓皮为佳。不过,现很多家庭都已不用烟熏的传统办法来烘干晃粑了 ,而是把它装入一个用纱布缝制的袋子里(呵呵,也有人用女人穿的短丝袜灌的,据说风味独特,这里不详细描叙,自己领会),挂在向阳处,利用冷冻、风吹、日晒的方法使其自然收水凝团,不过即便如此,前一星期内每天捏揉收汗的工序还是不能少。也有将配制好的猪血豆腐灌入肠衣里,做成香肠型特色美食晃粑的。烘晒好的晃粑 外黑内红,以手捏上去时略微有一点柔软感为好,不宜烘得过于干。 晃粑的缺点是怕潮、容易霉变,平时保管要放在网袋里,悬挂在背阳、通风的地方,最好不要长时间放在冰箱里。做晃粑一定要用热的猪血,因为热猪血有染色、调味兼带凝固的作用。 晃粑因是烟熏食品,因此吃之前一定要洗净,然后放在锅里煮半小时以上,待它鼓胀变软的时候起锅,晾冷之后就能吃了。吃的时候通常是把晃粑切成薄片或条状,入席既可摆成凉菜,也能作为主料入热菜,口感鲜香、柔嫩可口,是上乘的地方特色菜。
其次,来谈谈他的营养价值:豆腐营养丰富,自不待言,加上猪血做成的晃粑 ,营养就更丰富了。据测定,猪血中氨基酸的含量是肉类、蛋品、鲜奶的两倍,其中所含的8种人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易于消化吸收。猪血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含铁量丰富,比猪肝高2信,比瘦猪肉高20倍,比鸡蛋高18倍。猪血含脂肪少,磷脂多,多吃能抑制低密度胆固醇的有害作用,有助于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猪血虽好,但难于直接吃,掺入豆腐中做成风味食品,既可口,又强体,特别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患者有益,岂不美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