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这里曾是个古朴荒凉的小村。据说,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扎鲁特地区才开始设县,因为该地在开鲁县以北,故称鲁北县,也叫鲁北设置局,在鲁北镇地区已开始修建的县政府是一栋转木结构、二十余间、六百平方米的房子。随着放荒垦殖,人口的增多,在一九四七年鲁北镇才真正成为具有三百多户居民的小镇。 六十年的时光,鲁北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2006年,鲁北镇总人口达到8.77万,居民2.41万户,老镇区人口4.39万。国民生产总值11.3亿元,年增长率11.5%。
六十年的时光,鲁北镇的交通条件有很大的改观,国道304线北进南下,306省际大通道穿行而过,通霍铁路联系南北,还有数条柏油或沙石公路联系1.7万平方公里的乡村各地。鲁北镇的交通已今非昔比,勒勒车这一运载工具,已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
城镇建设更是日新月异,沿泰山大街走进镇中,各条街道整洁宽敞,路两旁高楼林立,大型牌匾鲜艳醒目,蒙汉文学校、医院、商场,社区服务和职能部门一应俱全。柏油路两旁,红花似火,绿树成荫。和现代化的街灯相互映衬。每到夜晚,路灯通明,霓虹闪烁,鲜花怒放,好一派人间仙境!
泰山大街两侧的建筑,富有民族特色而雄伟壮观,中华广场雄踞街北。每当夜色降临,真内居民来到广场载歌载舞,尽情地挥洒一天的劳累,享受生活的美好。
中华广场,曾是十几年前鲁北镇大百货的旧址,改革开放前,鲁北镇的商店也不过十几家,商品单一,供销职能极差。广场建成后,商业中心南移,大小商场已有上千家。目前的鲁北镇不仅是扎鲁特旗30万人口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交通中心,还是扎鲁特旗的商业中心。扎鲁特绿豆、扎鲁特绒羊、塞外狼酒驰名中外,每年有百万只(头)牛羊肉从鲁北镇流入国际、国内市场;每年从这里出口的扎鲁特绿豆创汇六百万美元......鲁北镇物价稳定,价格便宜,商品种类繁多,是扎鲁特旗理想的购物殿堂。
中华广场东侧,是扎鲁特文化宣传中心,她时刻都在宣传着党的方针政策和书写着草原的精神文明。“乌力格尔艺术”“扎鲁特版画”成为展示扎鲁特精神文明的窗口。
中华广场西侧,是全旗最高建筑之一的杏花大厦。这里外宾纷至沓来,刻录着扎鲁特招商引资的轨迹。每当夜幕降临,这里灯光闪烁,鼓乐喧天,一片幸福祥和。
泰山大街的最西端就是由迟浩田将军题名的炮台山公园了。炮台山公园,比邻旗委大院。公园门坊,风格迵异,依山而建,象征着扎鲁特改革开放的新思路,显示着扎鲁特经济腾飞的坚实基础。站在炮台山顶,鸟瞰全镇,楼房林立,柏路纵横,这已经不是三百户人家的小镇,而是一座具有几万人口的草原新城。2003年,鲁北镇被评为“全区十佳文明城镇”“六星级文明城镇”和“造林先进集体2006年鲁北镇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春天,鲁北镇杏花盛开,柳丝轻摇;夏季,鲁北镇百花争艳,莺歌燕语;秋日,鲁北镇枫叶似火,光彩照人,沉浸在金色的收获里;隆冬的鲁北镇,银装素裹,奶茶飘香,祝酒歌声不绝于耳。
鲁北镇,一年四季都是歌。唱不完的赞美,唱不完的依恋,唱不完的草原美景,唱不完的激情浩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