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澜塔,位于奉新县城东面1公里处,南潦河北岸,与岐山塔遥相对应,为实心楼阁式砖石结构,共7级6面,约高42.5米,是奉新现存四塔中最高的。由于当时此地水深流激,洪水经常从这里决口,造成水灾,因此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奉新乡绅在集资重建岐山塔的同时,又着手建回澜塔,后因资金不够,只建成塔基。道光三年(1823年),知县邹山立倡议29位乡绅集资,回澜塔才正式建成。
奉新县甘坊镇青云塔建成于道光元年(1826年),为实心檐式砖石结构,共7级6面,约高35米。该塔位于甘坊乡南潦河上游的青云桥头,镇南潦河上游水患。当时为什么要在南潦河两对岸同时建塔?人们建西塔除祈求关镇水脉、镇压河妖,以保南潦水不再为患奉新百姓外,还有没有其它更深层的文化原因?翻天同治版《奉新县志》,所有的疑问都迎刃而解。
新安塔坐落于奉新县澡下乡龙溪村西面1公里处的龙溪河边。龙溪河是南潦河最大的支流之一,经常闹洪灾,为锁龙溪水脉,镇龙溪河妖,道光十八年(1838年),乡宦罗焕奎在此建新安塔,以祈龙溪河今后太平无事,不再侵扰乡民。新安塔是奉新现存四塔中唯一的空心楼阁式砖塔,共5级8面,约高21米。塔的正西、西北、西南三方都有门,门高226米,宽0.7米,门顶成半圆形。从门入塔,有楼梯上到各层。每层墙面均有壁画和题诗,并有供游人眺望塔外景物的栏杆。
岐山塔,又名文峰塔,位于奉新县城东1.5公里处的南潦河南岸岐山上,为实心楼阁式砖石结构,共5级6面,高20米。岐山塔是奉新境内建成年代最早的塔。原为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1年)奉新知县陈隽所建,后毁于兵灾,但塔墓仍存,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乡绅集资重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