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堰革命烈士墓就座落在大别山南麓,鄂皖两省蕲黄宿三县交界的蕲春县东北部向桥乡的古角山区。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曾在此设立后方医院,向桥唐山支部是大革命时期我县诞生的第一批党组织,有800多名烈士的忠骨长眠于此,从这里走出了张体学、赵辛初、张海景、易鹏、乔平、殷实、鲁峰、席书文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杰出的党政领导干部。
为纪念在古角地区牺牲的800多位革命烈士,从1994年开始,由战争年代幸存下来的革命老前辈、省级离休老干、地区老促进会副会长殷实老人家领头修建了狮子堰革命烈士墓。在他的倡导下,易鹏、鲁峰、赵均之、乔平、张炜、王林、高杰、李佩文、叶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党政领导人的关注与共鸣,倡导呼吁遍及全国十一个省市。如广州军区副司令张凯辉、深圳秘书长舒成友、福建军区马革、广东军区刘君等。在各位老首长的关怀和支持下,烈士墓于1997年春正式竣工。原中央文化部部长刘西尧为纪念碑题字:“古角地区革命先烈:精神不死”。殷实首长题诗:不是故乡却是亲,烽烟引我到蕲春。五十年后清明节,重游旧地祭国魂,硝烟散尽青山在,忠骨渺茫何处寻。战友解囊碑一座,长留风范启后人。
驻足岁月的风口,灵魂深处无处归航的情感追逐着迷茫的思绪。伤怀的脚步收不回凝重的回眸与深沉的反思。
生命,源于大山深处苦难的承受。烈士的心怀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执着,毅然扬起远征的风帆,历经漂泊,在岁月的港湾与寻梦者忧伤的歌相共鸣,生命放飞的决然与无奈正是大山的沉重与现实的呼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