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tong贾湖文化+如何重见阳光

家乡区县: 召陵区


“贾湖骨笛是我国出土年代最早、而且还能演奏的乐器实物,被称为‘中华第一笛’,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贾湖遗址处发现的龟甲上的契刻符号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当时的人们还掌握了世界上最早的酿酒技术……”每当有外地客人来漯,负责接待的人员总会热情并骄傲地给对方讲解贾湖文化。
一直无缘贾湖。日前,因为采访的缘故,记者第一次走进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村东口处竖着一块石碑,上书“贾湖遗址”。村里的道路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土路,村西是一片平静的湖水。村里的人告诉记者,这就是“贾湖”。如果不是事先了解贾湖的相关信息,很难看出它和其他村落有何区别。村里的老少爷们儿接受记者采访时,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兴奋,更多的是对贾湖遗址的“埋怨”。他们说,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东挖掘出很多文物后,贾湖村被划出了5.5万平方米的保护区,该区域内不能进行任何基本建设和动土行为,遗址保护区内也不再规划宅基地。同时,有消息说,贾湖村要整体搬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村里的路也没人修了,国家和省市支持农村建设的资金也不往我们这里拨了,老百姓心里不痛快啊!”部分村民对记者诉苦道。
“贾湖遗址属于国家保护单位,拥有八九千年的文明,应该好好保护、开发和利用。”说这话的是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在贾湖驻村的干部杨君。杨君个人认为,贾湖遗址的文物都被埋在地下,出土的东西更多的是科研价值,地上的观赏性并不强。因此,他建议,能不能在贾湖遗址附近建设一个像兵马俑和曹操墓那样的景区:上面是塑钢结构的大棚,地面上是当初出土骨笛、陶片等文物的探方(俗称“探坑”),然后把出土文物的复制品陈设出来,并配上图片说明,这样能给游客身临其境的感觉。”杨君说。因此,他希望贾湖遗址保护开发项目尽快上马。
据了解,2005年4~6月,舞阳县政府向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申请制定贾湖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同年12月5日,该规划项目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由贾湖文化保护开发办公室,委托一研究所制作贾湖遗址保护总体规划项目。据可靠消息,国家文物部门已经同意了漯河上报的规划方案,主要涉及贾湖文化博物馆群等,或许不久的将来,贾湖文化能迎来灿烂的阳光。

 

书亚(2014-05-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