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万年贡米
产品参数:原产地——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裴梅镇荷桥村;贮藏方式——一般大米贮藏;万年贡米成品——贡米9603、9618、2011、2030、2033、贡改27、41、42、123等。
产品特性:
1、贡米稻特征:叶片窄长茸毛厚长,前披后斜,抗病虫力强,耐脊薄,需肥量少。
2、贡米成品特征:米质优良,粒细体长、形状似梭、质自如玉、吸足水分后向两头仲长,饭软而不粘、香柔可口,营养丰富,钙含量42—448.4mg/kg,锌含量16.4--21.4rog/kg,铁含量0.44--0.55mg/KG。
制作加工工艺:
1、万年贡米良种培育更新。良种繁育区选择在海拔高度50—80米之间的东北朝向或东向的垅田,耕作层浓厚不冷浆、有机质丰富且具中等肥力,用自然山泉水或库水灌溉,夏天门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在Io度左右,严格按照国家粮食种子要求进行生产、精选、良种繁殖田年年用经提纯复壮的原种,生产一级良种供万年贡米生产区域的大田生产用种.两年一更新。
2、万年贡米生产要点:
(1)适时播种移栽,一晚立夏边播种,秋龄应控制在3o天左右,二晚芒种到夏至前播种,大暑前插完。宽行密株长方形栽插,行距26厘米,株距13厘米,亩插1.8万株左右。
(2)禾苗返青后至幼穗分化中前期,保持湿润灌溉,以干为主,够苗适时晒田.幼穗分化中期至抽穗、开花朋,田内保持水层为主,3---5天排放—次水换气,活根健杆,谷粒未完熟不得过早断水,应保持田内湿润无积水。大暑至自露高温时期,活水常流灌溉,改善田间小气候,确保优质高产。
(3)山垅小块田以稻草返田,铲除田边杂草,隔冬翻耕沤作基肥,丘陵坂田,每田施猪牛栏粪30--50担(1500—2500公斤)。插秧后10天左右每亩追施人类灰100—150公斤或硫酸钾三元复合肥)5公斤和尿素4--5公斤,促进分蘖。禾苗封行时结合晒田亩追施饼肥25--30公斤,攻穗大粒多;脱肥田块齐穗时追施壮子肥尿素2--3公斤。
(4)除草结合施肥,实行人工中耕(耕禾)除草2—*3次,不得用化学除草剂附近草。
(5)适时收割贮存万年贡米谷粒成热度达90%左右就要收割,防止完全成熟后稻杆软化倒伏,影响产量和质量。收回的湿谷及时分级翻晒。不得堆放太久,以免谷变色,米变质。贮仓要消毒灭虫,贮存、包装运输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精制加工
万年贡米稻谷进仓后,加工成万年贡米产品,必按照国家大米加工要求操作,确保万年贡米质量。
食用方式:同一般大米。
产品价值: 稻作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万年稻米习俗及贡米生产技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民俗和人类生存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在整个古文化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价值主要有三点:
I、历史文化价值,稻米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万年大源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发现的目前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可以证明万年稻米习俗史和贡米生产技术源远流长,延续至今有一万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研究稻作文化和饮食文化有着很高的价值。
2、农业价值。贡米是大米中的极品、珍品,它的种植推广,是一项重要的农业课题,况且万年贡米是天然的无公害绿色产
品,不含任伺有害物质,对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可以满足现代杜:会人们对保健的需求。
3、经济价值。长期以来,贡米一直是万年的支柱产业,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首先,贡米加工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当地相当数量的人员就业问题:其次,贡米本属农产品,可以有效地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每年都有浙江客商直接与万年当地政府农民签订订单,包销全部产品,万年贡米除一部分出口外,40%销往浙江,30%销往广东和福建,本省只20%的销量,历年产值达2亿多元。
原产地介绍: 万年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乐安河下游,鄱阳湖东南岸,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区。万年有着灿烂的远古文明,境内大源仙人洞和吊桶环古文化遗址闻名于吐,是当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之一。这一考古新发现使世界水稻生产的历史前推了4000多年,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当万年仙人洞的原始先人移植下第一棵水稻时,华夏原始的农耕文化——稻作文化从此;开始。从一万多年前开始,原始先民就过上了“饭稻羹鱼”的农业生活。据历史文献记载,水稻一直是县境内主要栽培作物。在长期的水稻耕作实践巾,原始的民间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沉淀,逐步形成了万年人歇谣、节令、风俗、耕技等方面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稻米习俗,不少稻作文化习俗至今仍沿袭不衰。悠久的历史、独具特色的稻米习俗蕴育出万年贡米这—地方特色鲜明、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物产。
产品相关内容: 世界著名农业考古学家,美国者布什的农业顾问马尼士博士对万年贡米情有独钟,他说万年是上帝安排生产稻米的地方,培育出来的万年贡米自然比其它地方的生产;的大米高出许多.马尼士老人不但自己喜欢吃,还经常把万年贡米推荐介绍给别人。基本内容万年稻米习俗主要包括:一是农谚方面,万年的农民往往借物候预告农事,流传有“懵里懵懂,嵌社浸种”、“清明前后,撒谷种豆”、“谷雨前,好种棉”、“小暑小割,大暑大割”等。在长期辛苦的水稻耕作实践中,为了放松心情,形成了不少歌谣,如(一根线》:“一根线,搭过河,河边嵬仂会栽禾:栽一棵,望一棵,望得禾黄娶老婆,”还有不少遍及万年城乡的民歌,如《长工歌》等一些子腔山歌,多为农田劳作时所唱,节奏规整。似说似唱,长于叙事;此外,还有一种在集体劳动中所唱的民歌称之为号子,如《舂米号子》等农事号子,曲调明朗、欢快,旋律优美,生活气息浓,充分地体现出—种地力特色极浓的稻作文化。二是在节令习俗上,如立春五戊为春社,过了这天,天气转暖,耕牛下田,农民开始春耕。万年农家都认为,社前耕牛淋不得雨,淋了雨会生虱子。旧时春社是祭社公的日子,传说杜公是主持一方人畜平安的土地神。人们演杜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从某种意义上讲,“春社”的习俗向我们传递着一种稻作管理技术的原始信息。现在科学种田,大多数万年权民不信神,不求天,杜公庙也毁了。三是在饮食上,如每年过年家家产户都要制作米糖,千百年来,农民总是“鸡叫做到鬼叫”,种田的辛劳程度是难以言说的。因此,农家对来之不易的收获格外珍惜,并由衷地尽情庆贺,每年下半年丰收季节,几乎每家每户都开始做米糖,这种米糖口做得非常大,浸泡在水中,要一直吃到来年开春。另外,谷粒进仓,新米上市时,农家都习惯用新糯米酿制米酒,来分享丰收的喜悦。此外在万年人的红白喜事中也常见与稻作有关的习俗。如丧葬,分报丧(通知至亲好友)、大殓(遗体梳洗换衣后放入棺木)、出殡(抬棺入墓)等三步。无论大户小尸,举丧都要设灵堂,将遗体陈于客厅,并摆灵让亲友祭奠。遗体的头旁,必须盛放一碗白米饭;脚边,点上一盏油灯。据传,这是让亡人在阴曹地府吃饱了赶路,虽然荒谬,却也可见对米饭的重视。再如上梁,权家建房屋,有“抛粱”的习俗,垒墙立柱竣工时,便举行架梁仪典,由木工杠着油光锃亮的木梁,齐步迈向新宅。待木粱依次搁上山墙,组成梁框屋架之势时,立即将装满白米的红布袋挂上正梁,这接米称为“压梁米”。然后从正梁抛撒米糕或馒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