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名称很多,如端午、端五、端阳、端节、午日、重午、重五等。此外还被称作地腊或中天节。
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因此,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各地有所差异。有关端午节的起源有数种说法:一、纪念楚大夫屈原,二、端午为“龙节”,三、端午这天为“恶日”,四、认为端午节这天为“中天节”,源出于夏至等。当然这些是史学家探源溯流的学术性问题。
端午节在襄樊一带是隆重的节日,它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意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要佩戴五色线和五香布袋,门前插艾,吃蒜头,鸡蛋,用竹叶包粽子,喝雄黄酒,并举行龙舟赛。此外还要上演有关纪念屈原的戏。至于“白蛇传”,过去每到端午节,戏院里是少不了这个节目的。
端午节在襄樊还有神话传说,早在宋以前就做了记载。如《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五页中写道:“襄阳风俗记云: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其妻每投食于水,以祭。云:原通梦告妻:所祭之食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为粽,以五色丝缠之。今俗其日,皆带五色丝,食粽,言免狡龙之患。又原五日先沉,十日而出。楚人于水次迅楫争驰...风俗迁流,遂有竞渡之戏。”
当然,端午节在襄樊虽主要是纪念屈原,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一次群众性除害灭病的日子。如门上插艾、身佩五香带是为了驱蚊虫;喝雄黄酒,吃大蒜,在阴湿处做雄黄是为了杀菌。至于划龙船和绣制“五香布袋”对于开展竞赛和手工工艺表演,也是有益的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