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内蒙古——呼和浩特烧麦塞外狗不理

家乡区县: 内蒙古清水河县

  

     提起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市最有名的小吃,恐怕非烧麦莫属。外地人来到青城,如果不吃一顿美味烧麦的话,就像是去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一样令人遗憾。

  在呼和浩特市的许多饭馆都兼营烧麦,专门经营烧麦的大小饭馆更是星罗棋布。

  烧麦是一种约有小笼包大小的主食。做烧麦的步骤是:用特制的擀面锤,把和好、揉到的面垫淀粉擀成薄薄的皮,再碾成荷叶状;新鲜羊肉配葱姜等佐料拌成馅,再勾以熟淀粉,成为干湿适度,红、白、绿相间,香味扑鼻的烧麦馅;把馅放在烧麦皮子里轻轻捏成石榴状,上笼蒸七至八分钟即熟。

  烧麦出笼,顿时鲜香四溢。观其形,晶莹透明,皮薄如蝉翼,柔韧而不破;用筷子挟起来垂垂如细囊,置于盘中团团如小饼,人称是“玻璃饺子”。因为内蒙古大草原的羊多以沙葱为食,自然去膻味,所以,呼和浩特的烧麦吃起来清香爽口,油而不腻。

烧麦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早年呼市的烧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或各种小叶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吃热腾腾的烧麦,故烧麦又称“捎卖”,意即“捎带着卖”之意;也有人说因为烧麦的边稍皱折如花,故又称之为“稍美”,意即“边烧美丽”之意。现今烧麦已成了美味可口的主食,所以一般人约定俗成叫“烧麦”了。

  烧麦源于何时?已很难说清楚了。历史上,呼和浩特还是“归化城”时,烧麦就已经名播京师了。那时北京、天津等地的饭馆都以“归化城烧麦”、“正宗归化城烧麦”的招牌来吸引顾客。

  早年呼市的烧麦以位于旧城大西街“德顺源茶馆”最为著名。德顺源的前身是糕点铺,1931年时改为茶馆。德顺源的烧麦以风味独特而闻名遐迩。该茶馆对做烧麦的羊肉、面粉、大葱等原料都要求很严格,不合要求的坚决不要。据说这个茶馆的烧麦师傅切肉馅时,下垫一块包花布,飞快地切起来,肉馅切好后,用下面的包花布把馅兜起来,倒在盆子里,肉碎而包花布完整不破。德顺源经常是茶客盈门,客满时多达200多人。那时,到德顺源品茶点吃烧麦就像现在到北京全聚德吃烤鸭一样时髦。

  吃烧麦,还必须佐以沏得酽酽的砖茶,这种茶产自两湖等地,被压成砖头形状,故名砖茶。它具有解油腻、促消化的作用,草原上的牧民由于肉类摄入太多,尤其钟情于这种茶,据说,国家专门设立了砖茶储备库,供牧民饮用。

欢迎广大朋友关注内蒙古美食,会带给您意想不到的惊喜

http://abc.wm23.com/xiaomaoyao

http://blog.sina.com.cn/u/3985530093

http://www.wutongzi.com/kan/neimenggu/qingshuihe.html

 

秀猫(2014-05-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