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是一种特殊的生态景观,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其形成发育直接受气候条件所控制,一般仅分布在热带海区。徐闻灯楼角沿岸浅一带,集中分布着面积33万亩的珊瑚礁群。目前,经有关海洋专家实地考证,灯楼角附近浅海是我国大陆架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珊瑚礁区。
珊瑚礁是成千上万的珊瑚虫的组成的。珊瑚虫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在白色幼虫阶段便自动固定在先辈珊瑚的石灰质遗骨堆上。珊瑚依靠自己的触手来捕捉食物,并分泌出一种石灰质来建造自己的躯壳。因此,珊瑚不仅可以建房子,还可以用来烧石灰。
在徐闻县迈陈镇新地村,有一条用珊瑚建成的村庄。由于近海,人们煮海为盐,捕鱼为食,利用海珊瑚营造自己的家园,于是产生了全世界都独一无二的珊瑚村。
据说早在300年前,该村建村伊始,村民就开始采用珊瑚建房了。如今,珊瑚被列入受保护资源,村里人都自觉地加入了保护珊瑚的行列,不再用珊瑚建房了,但村中还保留了数百户用珊瑚建的房子,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如今,珊瑚被列入受保护资源,村里人都自觉地加入了保护珊瑚的行列,不再用珊瑚建房了,但村中还保留了数百户过去用珊瑚建的房子,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老一辈村民时常教育小孩子,不要糟蹋珊瑚,不要再犯祖辈们的错,现在,村里人人参与保护珊瑚,人人以保护珊瑚为荣。
珊瑚石砌就300年古村
新地村现有700多户,4200多人,是湛江市徐闻县迈陈镇的一条大村。从徐闻迈陈镇往正南方向走,大约5公里的车程,便可抵达新地村。
这是一条傍海而建的村庄,村里的大街小巷已铺上了水泥路。进入村庄,放眼望去,随处可见用珊瑚石与茅草砌建的房子,而新建的小洋楼却用珊瑚砌成围墙,点缀风景。从村头走到村尾,一堆堆珊瑚丢弃在不同的旮旯。村中心的榕树下,一群村民围住记者,听说是就用珊瑚建房一事而采访的,个个神情诧异。因为,珊瑚对他们来说,再平常不过了,一位村民还非常奇怪地表示:“这东西有什么好采访的?”
新地村约有300多年历史,由于这里靠近海边,附近没有山地,采不到石头,因此有人推断,从300年前建村伊始,这里的村民就开始采用珊瑚建房了。由于珊瑚石质轻、砌缝紧,外观美、耐腐蚀,建房冬暖夏凉,又不需花钱买,因此,随着人口的增多,珊瑚房子也就越建越多。那时,人们还没有保护珊瑚资源的意识,谁家建房子都可到海里任意挖掘,就地取材。
尽管现在建新房用的都是石块砖头,但全村现还保存旧的珊瑚茅草房子约200多间,用珊瑚砌围墙的大约400多户。
据介绍,这里保存最好的珊瑚茅房要追溯到100多年前。村里的百岁寿星林阿婆坐在自家的珊瑚茅房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说,她14岁那年就嫁了过来,一直住在这间珊瑚茅房里,至于这房子有多少年头就不得而知了。
村民姚妃凤家的5间珊瑚茅房也很有历史了,笔者到他家参观,发现每一块珊瑚均有洗手盘大,菊花纹面,洁白,精雕细琢,砌工精巧,美丽极了。他说,这是祖辈留下的祖屋,延续到他这里已是第四代了,要不是家里穷,早已把它拆掉建砖瓦房了。
珊瑚曾被当石灰原料
从新地村岸上到海里大约2公里,有一个名叫“牛墩”的地方,长着大片珊瑚礁,面积大约200公顷。这里的珊瑚呈蜂巢状、大脑纹层状、球状与块状,种类主要为硬体。新地村的珊瑚房子就是在这里采料而建。人们要建房时,先把珊瑚礁挖起,搬到船上运到岸边,再用牛车拉上岸,堆在一起任由风吹雨淋,一年后,珊瑚的臭、咸味荡涤干净即可建房。
珊瑚不仅被用来建房子,还曾经被用来烧石灰。村里60多岁的邓孟宏对笔者说,破坏珊瑚最严重最疯狂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生产队为了增加收入,组织群众到海里挖珊瑚,用船运到海南岛等地,卖给他们作为烧石灰原料,每船可卖100多元。当时,海里每天有30多艘10多吨位的木船,专门运珊瑚,来往于广东与海南之间。每天大约运载400吨,挖起来的珊瑚堆在一起像一座座小山。这种破坏珊瑚资源现象持续了10多年。“看见珊瑚一块块被挖起,一片片遭毁灭,真是心痛啊!”老人伤心地说。
“好在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日子好了,建房的材料全用上了石砖,村里就再没有人去挖珊瑚了,同时,政府加大了保护珊瑚资源的力度,使珊瑚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老人说到这里时,脸上泛起了欣慰之情。
村民如今自觉保护珊瑚
珊瑚生长缓慢,几十年才长有几厘米。珊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相当高,它不仅是所处海域气象与污染的晴雨表,同时也保护岸地不受海潮侵蚀。
徐闻灯楼角沿岸浅海一带,集中分布着面积2.2万公顷,绵延27公里的珊瑚礁群。经有关海洋专家实地考证,这里是我国大陆架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珊瑚礁区。近年来,徐闻县人民政府把灯楼角沿岸线一带划为珊瑚资源保护区,而新地村珊瑚礁区就处在保护区内。
陪同采访的村干部说,过去,人们实在不知道珊瑚资源的宝贵,也因为穷才去挖珊瑚来建房子,但现在,村民们都“醒”了过来。老一辈村民时常教育小孩子,不要糟蹋珊瑚,不要再犯祖辈们的错,现在,村里人人参与保护珊瑚,人人以保护珊瑚为荣。
近年来,村民没有再破坏珊瑚群了。很多珊瑚屋也改建成了小洋楼。我们走进村子,沿途看到的就是一面面用珊瑚石砌起来的院墙。珊瑚石墙历经风淋日晒,珊瑚石千姿百态,依然坚硬如故,远看仿佛一幅幅水墨山水画,仔细端详可以发现很多海生物化石。在幽静的珊瑚巷子里漫步仿佛走进了一个珊瑚化石的世界,倾听到大海在沉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