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部县城南行三十余公里,下潆盘公路,左上林间小道,行百余米,只见绿荫丛中耸立着两幢古建筑,这便是千年古刹——上乘寺。上乘寺座落在东坝镇上乘寺村定觉山下凤凰嘴,地处原顺庆府至保宁府的交通要道上,四周竹木环合,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曾经规模宏大,香火鼎盛,名闻遐迩。
上乘寺的始建年代已无确切文字可考。但据《南部县志》记载,明嘉靖壬寅年(1542年)川北道台杨瞻过此曾题诗:“梁上标题有宋年……”,此诗碑文现已发现并立于中殿侧,由此可以确认,宋代以前就有上乘寺存在。近年,在上乘寺大雄宝殿覆瓦中发现刻有元代“至元”,明代“天顺”、“成化”等年号的青瓦,法宏殿中梁也发现明弘治题记。因此,上乘寺现存建筑当属明代维修或重建,遗憾的是,大雄宝殿梁上的墨书题记于文革中被铲掉或墨涂。据当地人易图勇等人介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当时的大队支部书记组织人拆下大雄宝殿右稍间二梁,给大队小学做桌凳,扫去灰尘后,发现“谯周捐资佰金”和其它一些捐资者姓名、数额等,其中“谯周”二字特别大,字径约15厘米,村民易图勇父子、当时村小学两位老师、木匠等均亲眼目睹。而谯周正是蜀汉巴西郡西充国县人,上乘寺现存碑刻也提到“三国谯大人”。据此,上乘寺的始建年代就有可能上推至三国或晋初,比宋代则提前了约八百年。
据当地老人易胜坤、杨吉荣等回忆,上乘寺占地很广,“民国初年,上乘寺、晓霞观都拥有田产数百亩”(见《南部县志》),原建规模宏大。整个建筑依山势而行,寺分四重,建在一条中轴线上,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从山嘴石梯拾级而上,迎面首先是山门,门内右侧便是“迎神殿”。向上依次有四重大殿:第一重为“天王殿”,又名“灵祖殿”,内塑四大天王;第二重为“大雄宝殿”,内塑佛祖和十八罗汉以及二十四诸天神像,一二重殿之间即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相连接的两厢,左为万年台,右为“瘟猪殿”;第三重为“法宏殿”,二三重殿之间即大雄宝殿和法宏殿相连接的两厢,左为钟楼,右为鼓楼;第四重殿为观音殿,三四重殿之间由厢房连接,内住寺僧,两边各有一个小侧门供出入。四重殿后接山梁,梁高山陡,无路可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