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贫穷,草原环境恶化的原因

少数民族的贫穷,草原环境恶化的原因 

原因很多,但大多数原因并不会引起人们的愤慨。

但有一种原因绝对会引起当地少数民族的不满:
拿呼伦贝尔来说,前段时间看冯导的《私人定制》看到很多草原上挖煤挖出的大坑。 在我国,煤炭,矿藏,石油,等等资源全部是国有的。也就是说,草原归你村子集体所有,但地下的资源归国家所有。
这样,那些商人通过一些关系,渠道,拿到国土资源部的一系列批文,就可以去开采赚大钱了。
新疆也有这种问题,沙漠归你当地民族村子集体所有,但地下的石油,对不起,国有。

这样,就会让当地人极其不满: 这片土地是我们的,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但地下的资源却被你们“汉人”抢去了,我们xx族只能在这受穷!
在我国,土地所有权和土地附属资源所有权是分离的。
而在西方,地下资源属于土地权的一部分,你拥有这块土地的所有权,那么这地下发现的一切就都是你的。

而这一点,我想,也是最近暴恐活动的根源之一。南疆很多地方,极其贫穷,贫穷导致封闭落后,同时导致对外的仇恨。
但这里他们存在一个误区,其实不是“汉人”抢去了他们的资源,内地的汉人其实跟他们一样,汉人村子的地下发现了金矿也归国家。大家都是被专制者。
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
呼伦贝尔的草原得不到保护,类似于公地的悲剧。公共的地下资源,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所以人们只想着如何拼命榨干它,而从来不会去考虑如何爱护它。而土地所有权又是集体公有的,不是个人私有的,以至于这些人只要通过政府或其他手段搞定村长、书记就可以了,所以,没有适当的人对他们提出任何要求。村民愤慨,无济于事,因为那土地不是你一个人的。

中世纪的英国,贵族们的很多未耕种土地作为牧场是无偿向牧民开放的。这对牧民而言本是件好事,
但因为相对于老百姓来说牧场是无偿的,土地就没有明确的归属,谁都可以用,于是,牧场被过渡使用了,甚至被恶意破坏。其结果是,公共牧场环境恶化,牧民的牲口饿死。这就是"公地的悲剧"。
英国为解决这个问题,不得不明晰产权,私有化,这就是圈地运动。当然圈地运动给当时的牧民带来了不小的阵痛,因为当时没有社会保障体系。但,因为私有之后,产权明晰,土地所有者对土地有着强烈的领地意识,追求最高,最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率,牧场很快得以恢复,反而可以养活更多人。

万盼盼(2014-05-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