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二中

家乡区县: 通辽市科尔沁区

通辽二中位于广阔的科尔沁草原腹地,美丽的西辽河畔。始建于1954年,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批重点民族中学,1992年被通辽市教育局正式确定为“通辽市窗口学校”。六十年薪火传递,通辽二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扎实的办学基础,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品学兼备,素质优良的人才。  2013年12月,通辽二中建筑总面积达2300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气势恢宏的教学建筑群为三栋连廊设计,集教学、办公、综合实验于一体。学校精心设计了60个标准化教室,能容纳560个座位的报告厅,3个各容纳180个座位的多功能教室,1400平方米的体育馆,300米环形塑胶运动场,4个标准化的篮球运动场和排球运动场。新校园典雅整洁,宽敞明亮,处处着美意,点滴现文明,自然与人文结合,古典与现代融汇,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学校按照标准化学校的级别配置了实验设施。理化生标准实验室共6个,同时,高标配置了科学探究实验室、地理探究实验室、生物探究实验室、物理探究实验室、化学探究实验室、机器人活动室、语音室、微机室等活动场馆。学校图书阅览室面积600平方米,学生座位260个,教师座位40个。藏书丰厚的图书馆,全天面向师生开放。藏书量达65万册,基本配齐自治区、市推荐的必备图书。此外,学校于年内即将建成面积均为180平方米的校史馆、科尔沁文化展馆、科尔沁少儿版画展馆、学生身心健康家园、舞蹈排练厅各一个。

  学校积极建设信息化教育,以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建立了校园局域网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校园多媒体系统,组建了电子阅览室,为办公自动化与教育自主化提供了有力支撑。班班安装了具有融投影、视频展台、电脑、智能书写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电子白板教学设备。通辽二中校园网站同时开通,成为校园文化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学校以“励志、励行、立言、立德”为校训,以“回归自然”为办学理念,以“人人向往”为办学目标。办学模式确立为:“以德育为首,以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各种活动的开展为载体”。

  学校现有54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达3000余人。现有教师297人,全国、自治区、市级优秀教师48人。通辽二中是国家、自治区、通辽市三级科研基地。教改起步早,教师观念新。学校有一个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直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领导班子,有一批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师资队伍,这样一个凝聚力极强的团队将学校办得有声有色、熠熠生辉。

  学校于2011年1月28日正式成为“中国关工委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课改实验基地”成员校。基地校课改宗旨是积极探索“高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通过校内举办的青年教师课堂大赛和合作校间的各种教学比赛,极大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聘请辽宁省课改专家魏超群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付学军教授每学期来校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聘请华东师范大学朱伟强教授三年内分层指导课程目标的分解与实施。同时与北京三中结为联谊学校,与内蒙古民族大学结为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构建了“双高”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改革评价标准,以考试方式改革带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基础年段检测学生的语文、英语听读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并将体育测试成绩计入学分。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开设45门校本课程。其中,学科校本课程9门,实验探索课程3门,专题校本课程33门。学校组建36个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的课程与活动,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知识的拓展与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而有益的影响。学校建立身心健康家园,启动阳光大课间,首开学生成长记录先河,持续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这些举措,是通辽二中爱生如子的心声表达,是学校推进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办学的具体体现。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二中人不懈的追求,成就了二中发展的辉煌。通辽二中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中学课改实验基地”、“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通辽市心理健康实践基地”、“初级中学体育特色项目训练基地”、通辽市唯一一家国家体委注册的“扬帆足球俱乐部”、“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科尔沁区教体系统行风评议第一名”等荣誉称号。近几年来,二中走出的毕业生中,超过60%的学生进入重点高中, 有4人考入清华北大,数百人次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学科竞赛奖。一帧帧证书,记载着二中人奋斗的足迹;一块块奖牌,见证着二中人自信的品质。

  以人为本,追求卓越。通辽二中在迈向现代化教育的征程中,将一如既往地用心做教育,将教育均衡化和优质化并举,倾力打造高品质教育,让校园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精神乐园。

学生的培养如同作物的生长,该发芽时发芽,该开花时开花。让其自由、自然生长。拔苗助长、急功近利是不可取的。我们的教育如同阳光雨露......

萨萨(2014-05-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