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三分地

家乡区县: 渭南市富平县

     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和渭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富平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县。耕地面积111.6万亩,人口78万,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年产粮食7亿斤,财政收入尚不足3600万元。这些数字透露出的信息也很明白:富平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难县,这种情况往往会让完成富民强县的任务更加艰巨。但记者在富平采访中却发现,富平人对发展的态度并未因缺乏资源、大工业支撑而悲观、裹足不前。相反,勤劳智慧的富平人立足在“一亩三分地”上做文章,在有限的土地上下足了特色经营、精细管理、高产高效的功夫,把乡村经济搞得红红火火,也让农民收入实现了稳定增长。

   “富平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人口众多,具有精耕细作的农耕优良传统。这些年来,县委、县政府不失时机地推动农机现代化和种植、养殖新技术,全县农业已呈现出特色布局明显、集约高效经营的局面,农业结构调整、综合开发利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都走在了前面。”富平县县长郑成瑞自豪地说。采访中,富平人“土里淘金、精打细算、特色经营”的本领,为农业大县走上富强之路提供了例证。

先看看富平是怎么种柿子的。

    “柿子主产国为中国,优生区在富平”————富平人将一个小品种果品柿子作为支柱产业扶持和培育,鲜柿能卖到1.3元—1.7元/斤。按柿子大树一般单产400—500斤,成片建园亩产可达5000斤以上计算,收入相当可观。为打破“柿树不成林”的传统种植技术和观念,推广密植矮化技术,当年主动离开领导岗位领办实业的赵云山,承担起示范任务,赵云山种植的7亩密植柿园第三年开始挂果,产量逐年提高,现在年收入稳定在三四万元。在他的柿子园里,记者看到,已长到小孩拳头大小的当地特优品种———大尖柿挂满枝头,煞是喜人。他告诉记者,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和剪枝、嫁接技术,现在的柿树基本没有大、小年之说了,产量稳定,经济效益明显。

   除了种柿子,制作柿饼更是富平人提高柿子附加值的拿手好戏。富平“合儿饼”古时是贡品,近年来随 着产业规模的扩大更形成了无人能及的竞争力。现在西安市场外地柿饼批发价最高为3元/斤,富平的批发价为6元/斤,高出一倍,而且供不应求。去年,韩国客商在富平柿饼加工基地曹村镇以每斤7.5元以上的价格敞开收购,轰动一时。春节期间富平柿饼零售价更高达18元/斤。曹村镇马坡村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柿饼加工、销售集散地,全村210家农户栽培柿子800多亩,每年柿饼加工销售1500多吨,人均收入近4500元。曹村镇党委书记李超军兴奋地向记者描绘着未来几年他们的柿子产业前景: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1亿斤,加工柿饼收入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

我们了解到,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结合国家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的实施,富平县目前柿子栽植面积已达到10.6万亩,年制作柿饼5500吨,收入已占到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10%。

再看看富平是怎么养羊的。

   富平的羊可不是一般的肉羊,而是当地人用20年时间培育成熟的优良品种————关中奶山羊,而且一养就达到20万只之多,全省第一,全国前列。这又是富平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一次精打细算———别人都养奶牛,我就养奶羊,不但发挥了传统优势,独辟蹊径,错位竞争,同时最重要的是经济效益好:一次投资少、风险小、政府推动容易、市场前景看好。

   县畜牧局副局长路加社介绍说,随着人们对羊奶营养价值的逐渐认识和接受,羊乳制品已经成为乳品市场的高端品种。在南方的福建、广东等地,现在一斤鲜羊奶的价格已达到10元,远远高于牛奶价格。同时以羊奶为原料的奶粉等乳制品也呈供不应求之势。

   养殖改良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富平奶山羊产业形成独家优势的关键所在。改良前一只羊年产奶量不到150公斤,难以形成规模。品种改良后,关中奶山羊年平均产奶量达到460公斤!于是围绕20万头奶山羊,富平县迅速崛起一个羊乳品加工企业群,年加工量达到5.2万吨,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又一龙头。

   除上述一种、一养之外,最能表现富平人精细会过的还要属他们综合利用秸秆的水平,这是富平人发展集约高效农业最经典的案例。

   “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之所以在富平能取得最佳效果,最重要的是我们这儿的农民真正认识到了秸秆的巨大经济价值。”县农机局副局长纪中信说,“这让我们在推广农机技术综合利用秸秆时非常顺利。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三种富平经验和模式。”

   一为秸秆还田,培育地力,包括小麦高留茬、玉米免耕种,已在全县应用面积40万亩,还有在收获期用特殊机械将玉米秸秆粉碎、拉丝直接还田等。

  二为秸秆青贮氨化,加强饲料体系建设。目前全县已有饲草加工站35个,购置各类饲草加工机械450多台套,年加工饲草1万吨,青贮、微贮饲草6000余吨,光秸秆养畜一项,利用率就达到了62%。

   三为深加工,解决秸秆饲料储存、运输难题。富平草业协会会长白兴文告诉记者,那时他和四家农户合作,搞秸秆饲料拉丝打包技术试验示范,买了四台机器,结果一年加工饲草530吨,赚了3万多元,当年就收回投资。如今富平秸秆深加工产业已形成规模,加工青贮饲草不但供本地养殖业使用还远销到宁夏、甘肃等地,原来看似一文不值的玉米秆卖到了每吨200元。

   据我们所知,国家对广大农村地区秸秆处理十分重视,提倡综合利用更是由来已久,但在不少地区这项工作仍然进展缓慢。但在富平县,目前每年110万吨秸秆产量的有效利用率能接近100%,还是缘于富平人一本账算得精细明白:秸秆作饲料,每年40万吨就相当于节省了8万吨玉米精饲料,折合人民币8000万元;秸秆作肥料,按目前10万亩还田面积计算,仅此一项全县就节省碳铵1800吨,过磷酸钙1000吨,折合人民币又是168万元……

   正是因为有上述精打细算,一无大工业,二无大资源的富平县,农民人均收入保持连年5%—7% 的增长。

想到想不到(2014-05-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