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标志图案——铜奔马
铜奔马是1969年甘肃省威市雷台东汉(公元25--220年)墓中出土的,距今约一千六百多年。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品。作者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并巧妙地利用力学支点,铸造了风驰电掣的千里马形象。马作飞驰状,四蹄翻腾,高昂首,尾上扬,口张作嘶鸣状,以少见的"对侧快步"的步法奔驰向前,三足腾空,而右后足却踏在一只疾飞的燕子背上。那只飞行速度疾如闪电的燕子正展翅翱翔,突遭马蹄踏中脊背,于是吃惊地回首反顾,想要看清那比它还快的庞然大物到底是何物?与之相呼应,奔马头微左顾,似乎也想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切不过发生在一瞬间。作者以无比高超的技法,把奔马与飞燕在这惊心动魄的一刹那的动作、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古代艺术家设想出如此引人入胜的意境,以供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骏马的神速,设想奇绝,若非有高深的艺术造诣,是不可能制作出如此千古佳作的。
踏飞燕骏马,无疑是"天马"入汉唐马种改良的具体写照,但它到底是件艺术品,其神驶和完美的程度是现实中的马所不可能完全具备的。有人以之与古代相马术相联系,认为它完全符合相马术中对千里马体态和形象的描述。由此看,铜奔马的作者显然是精通此道的,因此,在制作这件作品时,能够把当时相马的成就融会进艺术作品中,创造出如此完美的千里马形象。相马术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记载的有关九方皋、伯乐相马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由于马在古代战争、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历代都有许多研究相马术的专书,由于各种原因,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见到一部完整的相马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而这件铜奔马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形象的材料。现在我们可以知道,在汉人眼中的千里马,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踏飞燕骏马,作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是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一个最好见证,它曾多次出国展出,它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倾倒了无数国外观众,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选为中国旅游的标志。它所具有的内在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件文物也被称为“马踏飞燕”或“马踏飞隼”。铜奔马现已被确定为我国旅游业的标志图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