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公,安徽省潜山县的历史人物,安徽之祖、春秋时期皖国的仁慈君主、皖山皖水皖地皖人皖城、安徽简称“皖”的由来。[1]2010年11月,安徽省潜山县投资600余万元,在潜山县东大门建立了一尊巨型“皖公”塑像,该塑像于2011年年底竣工
皖,而皖之名始著。”“皖”,明媚、美好之意。拆字分析:开门见日。意味着:东方红,太阳升;旭日东升;紫气东来。春秋时期,西周王朝在潜山县天柱山一带册封过一个由皖伯为领主的皖国,山(天柱山)称皖山,水(皖河)称皖水,都城称皖城。皖伯执政时,体察民情,施以德政,政绩颇佳,使皖国成为一个理想的国度,皖伯被后人尊称为“皖公”、“大王”、“大仙”。后人为纪念他,称皖山为“皖公山”,并择址皖山之东南、皖城以西的一座山(后尊称为“大王山”)建有皖伯庙,亦即“大仙庙”。潜山县城(皖城)曾于东汉至南宋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长达800多年。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称舒州,南宋升为安庆府(南宋置安国德庆军,始有安庆之称)。康熙6年,中国第一次封疆划省,建省安庆,就一直称为“皖”。
有学者研究称,皖伯大夫亦为皋陶之后,偃姓。因伯爵是可以世袭的。所以皖伯大夫是初次分封的皖公,还是以后世袭的,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皖公是指的具体一个人,就是古皖国之后人所敬仰的、治理有方的一个国君。
潜山县车轴寺出口处,318国道旁一处低洼的空地上,矗立着一尊巨大的人物雕像,人物形象有点像是春秋时代的人物装扮。雕像前是一个巨大的广场,有2000多平方米。走到近前,雕像底座为城墙形状,正中书着“皖公”两个大字,下面还写着“皖国古都”四个大字。雕像的北面底座有个入口,进入后沿梯而上,走上城墙。从巨型的“皖公”雕像背面看,衣服的褶皱有点像是一座险峻的山峰。“皖公”雕塑的高度为19米,加底座的总高度为28.8米,聘请中国美院进行雕塑设计。雕塑人物、基座及基础总投资600余万元。
一位工人表示,这座雕像是2010年11月动工兴建的,内部由钢材支撑,外部用的是新型材料grc(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混合材料),工程已经进入扫尾阶段,将于2011年年底竣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