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城乡香炷山佛名香炷山寺,位于保城乡九村,始建于民末清初,清道光三年又复新整理,民国34年再次培修,毁于文化大革命的1967年。
香炷山地势险要,群石环抱,风景秀丽,巨石壮观,是川北地区奇迹可观的洞天福地。1990年,乘改革东风,当地政府和民众自筹资金于12月21日动土开工,至2004年12月已修建殿堂、楼阁、红军烈士纪念馆、弥勒佛阁、大雄宝殿、饭堂、住宿、小卖部、保管室、办公室、文化室和卫生间共48间,面积4260平方米,耗资258万元,完全利用的是石头和非耕地,每年游客将达3万人次。自愿捐资有5.3万余元。香炷山水、电、路三通,常住人口3人,佛学会期有达百人参加。
香炷山之地曾是升保起义的一面红旗,1932年,革命起义领导人张友民和保城一支部罗淮深、宋将远、郭孟生经常在香炷山地下室召开秘密会议,起义失败后,在香炷山附近牺牲的有袁天斗、袁云英、邓礼贤、袁近良、袁天富、彭作昌、袁三胜等。后张友民去南江,最后被张国焘错杀于巴中的花丛垭。
香炷山奇石地质景观位于保城9村,与香炷山寺相对,这里风光秀丽,峭壁异洞,仅现在发现有景点48处,以形象命名的石景有24个,其中有:雄狮迎宾、石魂、聚仙石、御印、鹰嘴石、石船怀古、剑南古道、烽火台、金鼓包、演兵场、古寨遗址、藏姣洞、石佛、石塔凌空、石灵芝、千丈石壁、空中长廊、三面山、三仙洞、藤石恋、心动石、善德门、一线天、望乡台、奈何桥、望夫石与龟望石、伏龙峡、飞来石、山湖映月、龙泉吐露、无字牌、宝镜石、读书台、读书岩、洗砚池、石龙门、丝公洞、七星点斗、小垭子与锯龙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