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十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 青海卫视宣传片
努力,青海电视台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逐步改善,录制、播控和发射系统基本实现了系统化。1980年起就有两套节目,一套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另一套播出本台自办节目,1985年12月自办节目实现了天天播出。1987年启用新建的泮子山电视调频发射台,发射塔高131米,电视发射半径为50公里。其中四个频道发射功率均为10千瓦,可以发射5个频道的电视节目。1989年10月1日青海电视台开辟了国内第一个藏语电视频道,每周三次播出并向州县传送藏语电视节目。1997年元月1日青海电视台一套(青海卫视)采用亚洲Ⅱ号卫星C波段转发器以数字压缩方式传输,在地面用四频道与卫星同步发射。
4信号覆盖编辑
青海卫视节目已先后在北京、辽宁、重庆、新疆、西藏等省(区)市落地 青海湖
,本省内可直接覆盖全省520万人口。十一频道播出青海电视台二套自办节目,二十频道转播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本台两套节目每天共播出28个多小时。一套卫视节目从上午8点开播至零点以后结束,其中,藏语节目占80分钟。二套节目从中午12点开播至晚间零点以后结束,其中藏语节目占70分钟。
5发展成果编辑
目前,青海电视台自办的汉藏语固定栏目有二十多个,其中有新闻、社教、经济、文艺、外宣、科技、少儿、生活服务和计划生育等类型。并先后摄制了一批立足青海,面向全国乃至世界,以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民族特色,高原特色,艺术上乘的电视社教、文艺节目和电视剧。从而形成了青海电视台自家鲜明的的创作风格,其中部分节目在国内电视界具有一定影响。多年来一些作品在国家、地区以及省内各类评奖中获奖。从92年开始的中宣部全国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作品评选中,青海电视台摄制的各类节目多次获奖,其中有:电视艺术组片《上下五千年》、纪录片《青海湖之波》、歌曲《青海人》先后获入选作品奖;系列片《走向西藏》、电视剧《魂归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
》获提名作品奖。在历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评选中青海电视台摄制的文艺片《羯鼓谣》、专题艺术片《梦界》、《西藏的诱惑》、《格拉丹东儿女》、文艺片《新春的哈达》、《在那遥远的地方》、《在这吉祥的地方》、《欢腾的雪域》、《西部新春大联欢》、《青海情》、曲艺TV《王大妈回娘家》、藏戏《藏王的使者》和文艺栏目《河湟风》均先后获奖。在“中国新闻奖”评奖中青海电视台采制的新闻《无手教师——马复兴》、《军营临时家属院》、《高寒牧区的先进党支部标兵——当前村党支部》、专题片《她的名字叫赵绪兰》、《为了生命的永存》榜上有名。
6频道设置编辑
现有频道:青海卫视、青海经济生活、青海影视综艺、青海综合四套节目。
青海卫视
1997年1月1日上星,以其青海高原独有的生态和文化资源 《新闻聚焦》节目截图
,打造自身地域品牌和文化个性,已成为一个以新闻节目为主,电视剧、文化娱乐节目为辅的全新频道,是了解青海,展示形象,加强沟通的最佳窗口,青海卫视已在全国24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有效落地,城市覆盖人口1.5亿。精彩节目有《青海新闻联播》、
青海电视台《E点大明星》视频截图照(17张)
《新闻聚焦》、《青年汇》、《音乐好E点》、《E点大明星》、《青春纪事》、《先锋阳光剧场》、《先锋午夜剧场》、《先锋午后剧场》等。频道定位于“以地球环境科学为特色的综合频道”,是中国第一个全面关注地球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存发展现状的特色频道,频道将坚持科学的生活观、发展观,倡导可持续发展,弘扬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倡节约、环保、科学的生活方式。
青海经济生活频道
是关注青海经济发展、注重生活服务的频道,节目 摄制
通过中国电信光缆传输覆盖青海省各州地市县。栏目有《法制经纬》、《走进三江源》、《西部大开发》、《五味人生》、《河湟风》,精彩节目有《首播剧场》、《流金剧场》、《回放剧场》、《社会剧场》。
青海综合频道
是全国唯一的用藏汉双语播出电视节目的全新频道,2006年2月28日上星,亚洲首播。以其鲜明的时代性,独特的文化性面向全国广大电视观众,跨越语言障碍,走近千家万户。自办栏目有《雪域足迹》、《江河浪花》、《藏语新闻联播》、《时事论坛》、《高原写真》、《致富之路》、《青春风采》等,《大众剧场》、《星月剧场》、《午间剧场》奉献精彩影视剧。
娱乐节目:《大众娱乐快讯》、《大众娱乐在线》、《心动吧》等
各州地市县。栏目有《法制经纬》、《走进三江源》、《西部大开发》、《五味人生》、《河湟风》,精彩节目有《首播剧场》、《流金剧场》、《回放剧场》、《社会剧场》。
青海影视综艺频道
是一个荟萃优秀影视剧、关注娱乐前 编辑
沿动态的地面频道。通过中国电信光缆传输网络覆盖全省各州地县,收视人群日益扩大,《今晚剧汇》、《怀旧剧场》、《古典剧场》等几大剧场看点多多,《传奇》、《娱乐现场》、《家庭演播室》等节目异彩纷呈。
7栏目介绍编辑
新闻聚焦
《新闻聚焦》是青海电视 新闻聚焦
台一档以反映社会热点为主,以舆论监督为特色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栏目,每期节目时长10分钟,青海卫视每周一到周五19:50播出。
青海电视台《新闻聚焦》视频截图照(16张)
栏目定位:追踪重大时事、关注感人故事、开展舆论监督、透析社会热点。
栏目风格:庄重平和,注重理性与体现人文关怀并重。
栏目今后努力的方向:拓宽报道范围;提高舆论监督质量;增强新闻品格;提升思想文化内涵。
电视晚报
《电视晚报》栏目是一档以 电视晚报
社会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新闻节目。这个栏目作为青海电视台的一档名牌和优秀栏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收视群体。目前,《电视晚报》栏目主要由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和海外采风三大板块构成,节目时长20分钟,为日播节目。
《电视晚报》栏目一直把着力点放在关注民生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栏目推出一批有深度,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报道在观众中产生了共鸣。
《电视晚报》栏目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近几年在青海电视台自办栏目收视率调查中始终名列前茅,2005年还在青海新闻奖好栏目一等奖。
走进三江源
《走进三江源》栏目是青海 走进三江源
电视台唯一一档旅游文化类节目,创办于2003年5月4日,每周二19:31分在青海卫视首播。栏目旨在反映青海雄奇秀美的自然山川,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和丰实厚重的历史文化,节目自开播以来,制作播出了一批质量上乘、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节目,如《於菟》、《门源游记》、《碧水丹霞坎布拉》、《同仁六月会》、《冬日暖阳》、《徒步穿越柴达木》等。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栏目进行了全面改造,从原来的板块形式改为单一主题,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体验者,采用体验者串联节目的方式,更注重旅游者的个人心灵感受,同时节目加强了资讯介绍,增强了针对性和服务性,节目形式生动活泼、贴近观众。 从开播至今,共播出节目156期,从未发生过漏播、误播、等播出事故,达到安全播出。 2006年,《走进三江源》进一步加强栏目定位、强化节目选题策划、统一后期包装等方面的工作,并出台了《栏目生产工艺流程方案》,使栏目生产进一步规范化、统一化。《走进三江源》植根于青海这片创作的沃土,不断谋求自我发展,已经成为一档定位准确、风格鲜明、节目形态稳定的旅游文化类节目。
《河湟风》
《河湟风》栏目创办于19 河湟风
93年6月,是青海电视台最早的文化杂志型栏目,迄今已制作出近600期节目。 “传播河湟文化,展现高原风情”是栏目的宗旨。多年以来,栏目的镜头始终关注着青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 展,对文化艺术发展中的故事、人物、事件以及趋势成为栏目鲜活的素材。用纪录的方式真实、深刻、生动、细节地展现青 海文化艺术的点点滴滴是栏目追求的目标。 《河湟风》栏目自创办以来多次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栏目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骏马奖”优秀栏目以及省内的 各种大奖。 现在,栏目每期19分钟,一期一个主题,力图能较深层次地发掘和展现青海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
《雪域足迹》
《雪域足迹》
节目类型:谈话类
节目定位:栏目特邀在 《雪域足迹》
音乐、舞蹈、曲艺等领域享有知名度的藏族艺术家和对藏族艺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艺术爱好者做客演播厅,立足于文化关注和人文关怀,以平民化的独特视角,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对每一位艺术家的艺术历程做深刻的阐述,和观众共同分享艺术家的人生故事和人生感悟。 栏目秉承着传播信息,服务大众的理念,不拘一格,广泛取材,将艺术生活中的成功人士搬上荧幕,通过讲述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给观众朋友们提供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在家长里短中为大家呈现一段段坚韧,勇敢,拼搏,为理想为成功不懈努力的灿烂人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