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建筑木雕,是指在建筑物装饰部件及家具上雕刻装饰性花纹图案的雕刻艺术。它分圆木雕、花版雕、方木雕三大类。圆木雕主要用于立柱、梁架、斗拱、檐条、檩条、柱拱、劄牵等主要构架和撑木、挑头、梁托、雀替、扇窗、栏板、栏杆、挂落等构件的装饰。花版雕主要用于构成外廊空间的天花、楼层栏板、隔扇、门窗、家具等板面装饰。方木雕主要用于家具等家庭摆设物的装饰。
龙湾古建筑木雕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它是传统建筑造型的升华,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一般都是达官贵人的住宅与家庙,才会将门窗、梁、柱进行装饰性建造。
在一幢宅院里使用建筑木雕花纹图案,是与主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理想追求相呼应的。如官僚、道士,他们刻意追求的是富贵、祈福、添寿,则多以福、禄、寿、喜、蝙蝠、寿字、如意为题材,寓意升官晋爵、福寿绵长、万事如意。文人墨客,清雅居士,则多以松、竹、梅、兰、博古(古青铜器)等图案装点他们的宅邸,以示文雅、清高、脱俗和气节。佛教建筑的雕刻题材,则多数是佛教故事、佛门八宝、轮、罗、伞、盖、花、罐、鱼、肠等等。
木雕主题:祈福纳吉、伦理教化、驱邪禳灾、幸福安康
1、祈福纳吉,这是民间建筑装饰中运用最广泛的题材,民间将其概括为福、禄、寿、喜、财等,其主要内容包括:交合化育、延年增寿、招财纳福、功名利禄等。常用的交合化育题材有:凤穿牡丹、喜鹊登梅、松鼠葡萄、麒麟送子等。延年增寿题材有:八仙庆寿、子孙万代、鹿同春、万字锦等。招财纳福题材有:天官赐福、三星高照、玉堂富贵、招财进宝、万年富贵等。功名利禄题材有:五子登科、马上封侯、一路连科、加官晋爵等。
2、伦理教化,是民间建筑木雕装饰中最具精神教化意义的题材,多以历史典故、生活生产场景、书法楹联等内容形式,借以褒扬孝悌、忠信、仁义,召示人伦之轨,儒家之礼;令人触环境之景而生尊老怜幼之情,耳濡目染而习修身齐家之道。这些以生活环境为载体的装饰现象,潜移默化地对人们进行道德教化,使建筑的精神功能得以强化。常见的伦理教化题材有鱼樵耕读、目莲救母、桃园结义、竹林七贤、二十四孝等。
3、驱邪禳灾、幸福安康,是百姓世代关注的主题。民间常用寓意吉祥的图像装饰建筑构件,借以驱除瘟疫、镇邪禳灾,其作用相当于借画符咒消灾避祸。如建筑屋顶上的鸱吻、山尖上的悬鱼惹草被认为有厌火禳灾功能。将福、禄、寿三星的塑图雕刻在房梁、撑拱、屏风,以保佑合家幸福、安康。其它常用的建筑吉瑞装饰题材如:天中避邪、事事如意、八仙、暗八仙、吉庆平安、八卦图等,都被认为具有消灾避祸的功能。
古建筑木雕独具地方特色。发祥于商周时期,成熟于唐宋时期,兴盛于明清时期。传入温州龙湾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自闽南和皖省传入浙南。闽、皖两地建筑木雕在浙南交汇融合后形成温州地域特色。温州建筑木雕既继承了闽派木雕构图上的大气与粗犷,又继承了徽派木雕刻画上精巧与细腻,雕刻上要求与建筑物本身的结构、设计相和谐,讲究圆雕、浮雕、透雕等多种技法的综合运用。
龙湾古建筑木雕工艺充分表现江南沿海特色的艺术风格,是海洋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有机结合。从理念上,龙湾古建筑木雕门窗格子所推崇的古雅朴素的审美观念,开创了清秀隽永的新风尚。从构图上摒弃了规整统一的图案化处理,打破了明式门窗格子对称的构图形式,强调灵活变化,充满动感的艺术效果;在手法上更注重木材纹理的天然效果,同时运用格子中嵌入木雕结子的方式,开始有了直接表达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喜庆吉祥寓意的主题;表现手法以写实为主,追求真、善、美。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受农村里的村居改造、历次灾害性天气等多方面影响,我市各地的一些老宅面临着倒塌或是被拆的境况。于是,这些古建木雕的去留就进入大家的视线范围,其中就包括我市古建木雕技艺的传承问题。如今,这些历史遗存的命运,也引起大家的关注,这些技艺的传承也成为保护对象,这对延长它们的在世时间,延续他们的消逝过程,多少起着一定的良性作用,这是令人欣慰的。
古建筑木雕制作工艺流程:选材、度样、打坯、修光、装配、打磨、漆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