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上蔡县博物馆。
建设博物馆是发展上蔡文化旅游业的龙头。最能集中体现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独特亮点。上蔡县是全省、全国的文物大县,文物十分丰富,县文管所尚存近3000件文物,包括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及春秋战国等各个时期的文物。新近又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其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实属全国罕见。兴建上蔡县博物馆已成为提高上蔡城市品位、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吸引各方投资的当务之急。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要求,建设宏伟大气、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博物馆,对建成李斯墓―蔡国故城―蔡氏陵园―蟾虎寺―新发掘楚墓等文化旅游链,并使之成为标志性的文化旅游工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县政府和文化局对此已谋划多时,并拿出了设计方案,筹备了资金,早建成早受益,应努力在1至2年内建成。
――做好《河南省上蔡县蔡国故城遗址保护规划》的申报、立项。争取省、国家文物局的支持,加强与周边市、县联系,共享资源,联动发展。
蔡国故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原大地上之瑰宝,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全国十分罕见。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封其弟叔度于蔡,让其治理蔡国。蔡国是春秋时期的十二大国之一,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排列第九,位在郑、燕、吴之上。蔡国疆域最大的时候,南至大别山北麓,北至郾城县,东至安徽省西境,西至平顶山市,地跨汝(河)、淮(河),对淮河、汝河流域文化具有重大贡献。
故城位于上蔡县城的四周,踞芦岗顶端,西临汝河故道,东与河泽衔接,呈南北长方形。城墙总长为1.749万米。城墙均为圆转角形。墙高4米-11米,宽40米-70米不等,最宽处达95米。城墙为夯土筑成,墙外四周有宽100米,深10米的城壕,俗称护城河。故城城门为九门,谓之九门九关。
故城宫殿区在故城的西南部,紧靠蔡侯望河楼,面积为120万平方米。当时的大型陶质排水管、筒瓦、板瓦、板砖、瓦当等建筑残件遍地皆是。宫殿区出土有铜鼎、铜剑等物。宫殿区南部有一个沟,人称“撒金沟”,沟上有一石拱桥,叫做“撒金桥”。据传,蔡侯的金库就建在这个地方。每当夏季暴雨之后,人们常在这里拣到金块、金片及战国时期的金币“郢爰”,“漫步沟涧何所事,急流湍处皆是金”。上蔡人常用这句诗描写人们经常在此处拾金的情况。
蔡国故城的保护与开发已请专家多次考察论证,省、国家文物局对此十分重视,2004年北京建工学院、河南古建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又进行了考证,并拿出了《河南省上蔡县蔡国故城遗址保护规划立项报告书》,因种种原因,后续工作没有跟进,至今搁置。因自然和人为原因蔡国故城的消蚀十分快,保护和开发蔡国故城的任务也显得十分紧迫。
一是修建重阳公园。形成故城游览、重阳登高为主的景区。按照古建筑风格,新扩建高20-30米,可纵览上蔡县全城和西部沟壑远景的望河楼。同时修建与重阳登高相谐调的配套设施,如人工湖、古今名人碑廊、书画亭、古乐演奏厅等项目。
二是对处于故城北垣中段的烽火台及墙体进行修补、保护。在修补故城墙的同时,对墙北侧的护城河进行加宽加深,清淤取直,河的两岸进行绿化、美化,使之成为集休闲、垂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故城公园。
三是扩建登高场点。鉴于重阳节日登高人数众多且比较集中,而可供登高场点数量少,容纳面积太小,很难满足登高活动开展需要的实际,将故城内城墙上的奎星楼和较为完整的南、北、西三段城墙全部开发建设成重阳登高景点。坚持先简后繁逐渐完善的原则,对所有登高景点在保护好原有植被的基础上,遍植以黄色小花型为主体的应时开放的秋菊,点植矮化茱萸树苗,尽快形成秋菊遍地,黄花飘香,茱萸成荫的重阳节庆和故城景观。争取一年内完成申报立项工作,并拿出规划沙盘,三年内主要工程完工,五年内成为规模。
――做强、做大、做优重阳文化这一独特文化产业。在优化原生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跟进软件配置,大力开发重阳文化系列产品,开展相关文化活动。
一是研制生产诸如菊花酒、菊花茶、茱萸绛囊、重阳系列糕点;制作重阳登高点景物宣传册,旅游纪念册、纪念章等工艺品、培育生产菊花、茱萸盆景。
二是以文艺推动文化的传播,以文化带动旅游业的开发。围绕重阳文化节庆典活动,举办和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如举办重阳节庙会,经贸洽谈会,工农业产品展销会,以菊花为主的园艺花卉展销会;举办重阳书画展,歌咏、诗词、武术、体育竞赛;组织重阳民俗文化知识电视大赛、民间文艺表演、戏曲汇演等;召开尊老敬老事迹报告会、表彰会,老年联谊会、座谈会,开展为百岁老人献礼祝寿活动等;在重阳文化节庆典期间举办多课题学术研讨会、报告会;乡镇、机关、学校、团体组织县内短线旅游或各类节庆文艺、体育活动,登高活动。充实和彰显重阳文化节热烈、高雅、健康、向上、敬老、和谐的基调和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增强身心健康,和谐人际关系。
三是新建或改建以重阳命名的街道、广场、宾馆、酒店、茶楼、商场、超市、书画店堂,强化、浓化重阳文化氛围。
按照总体设计,在每年一届的重阳节文化活动中都有所作为,3-5年内形成特色。
――加强对蔡氏陵园建设的督促与规划。
天下蔡姓源于上蔡,已是不争的事实,并得到海内外蔡姓共认,也是九县一市最早被确定的姓氏起源地。蔡氏后裔自改革开放以来亦有几十批蔡姓回乡祭祖,形成了独特的寻根文化。加强对姓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满足人们寻根问祖的需要,同时也能为发展经济和扩大开放交流服务。
一是要加强对蔡国蔡氏历史文化资料的研究、收集、整理;编撰蔡国蔡氏历史、名人传略;收集、整理、编撰蔡氏迁演过程,各支谱系等,使上蔡成为世界蔡氏文化的研究中心。此项工作意义深远。
二是在蔡氏陵园的建设中融入上蔡丰厚文化内涵,如古蔡文化陈列馆、展览馆、蔡氏谱系考等,使姓氏文化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使之相得益彰,在陵园庆典及蔡氏回乡祭祖时,使其了解上蔡县厚重的历史,丰富的人文资源,众多的文物古迹等,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投资兴趣。
三是要科学规划,将蔡氏陵园的兴建纳入到上蔡发展文化暨旅游产业的总体规划中,并为之留够充足的发展空间,使其建设与蔡国故城的保护和开发、新发掘的楚墓、蟾虎寺的兴建、博物馆的兴建、李斯陵园的扩建连成一片,形成看点相对集中的新格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