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原名北道商贸旅游开发区,1994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了包括商贸、旅游、办公、金融、服务、房地产及建筑业等产业的新城区。共批准立项投资项目208个,总投资10。8亿元,实际投资8。9亿元,竣工建设工程总面积80万平方米,入区单位及企业70多家,个体工商户2000多家,区内单位上缴税费6500多万元。管委会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龙园等文化园区;上缴税、费及支持市、区项目1000多万元。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开发区也面临着体制不顺、发展不快、优势逐渐消失等困难,面对这些问题,开发区提出了“二次创业”的目标,把工作重点放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上,以项目促发展,通过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多渠道引进投资,取得了初步成效。甘肃盛达集团在开发区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的十六层商业、住宅综合楼,成为北道区在建的最高建筑;天水万达公司物流配送中心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运营。同时吸引一些小型商贸、旅游服务企业入区,提升人气。 为了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尽快实现开发区以工业项目为主,在全力争取拓展开发区域的同时,着力抓好工业项目储备工作,支持天水高压电器元件厂开展投资3000万元的智能化电器生产项期工作;天水开发区天敏达电子研究所研制的接触器减震消噪节能模块新产品,已通过有关检测,加上已开发的CATV放大器、高压漏流保护器、节能型电磁式制动器、电源控制器等产品,将成为吸引2000万元投资的高科技生产性项目。开发区将以这些项目为载体,并吸引其它电器项目,创造条件建设电气科技工业园。天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工作,已安排有关部门调研提出新的开发运作方式,以促进开发区进一步发展。开发区有工业企业749家,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电子电器、机械制造、轻工纺织三大行业为主导,食品、建材、化工、冶金、皮革、烟草、塑料等行业竞相发展,门类较多、技术装备较好、具有一定实力和特色的区域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400多个系列3200多个品种,有200多种产品荣获国家、部、省优和甘肃名牌产品、陇货精品等荣誉称号,60多种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优势明显,加工工业比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9.9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占全市法人单位的11.7%,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与甘肃省以资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较强的互补性,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天水以西秦岭为分水岭。中北部渭河水系属黄河流域,南部嘉陵江水系属长江流域。渭河东西横贯全境,流经150公里,有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等大小支流260多条,年流量39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特别是温泉资源比较丰富,适宜酿造、食品、印染、疗养等行业的发展。现已开发利用的温泉有武山、清水两个疗养院和街子温泉度假村。全市呈西高东低走势,海拔最高处2700米,最低处900米,平均海拔1150米。天水市区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和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孤,南北两山横亘,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地貌结构基本特征为“两山夹一川”。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气候温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景色秀丽,被誉为“陇上小江南”。新闻界老前辈范长江先生早在三十年代所写的<中国西北角>一书中讲道:“甘肃人说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说道苏杭一样,认为是风景优美,物产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国家、省上对天水市各方面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天水市先后被列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国家老工业基地技改重点城市、国家科教兴市和技术创新试点城市,被国家和省上授予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的荣誉称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