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技艺之泥塑

家乡区县: 温州市龙湾区

泥塑,俗称“彩塑”。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000至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000至7000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000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至汉代泥塑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在两汉墓葬中发掘出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至唐代,泥塑艺术达到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


温州泥塑,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从瓯海白象塔出土的北宋彩绘泥塑佛像和近期在平阳宝胜寺双塔发现的17尊宋代泥塑佛像可知,至少在北宋时期,泥塑已传入温州。而且两批的泥塑文物,均造型古朴,体态均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可以断定,泥塑在温州的土地上已经生息和传承了若干代。经元明清至民国,温州泥塑艺人,用聪明的才智,改良传统泥塑艺术,创造出融瓯越文化的泥塑作品。
具体制作方法:将泥胎塑像先翻成石膏阴模,再将瓦灰填人阴模,之后用麻布与生漆在阴模内部层层贴敷,待干后只要对外表塑像稍作修整即可完成。经这样改进,层层贴敷是在塑像的内部进行处理,避免了在外部贴敷后修整起来硬度强难度大的特点。此种夹纻佛像因便于抬举巡行,故又称“行像”。叶芳林从他第一个塑像作品《千手观音》参加1991年中日文化交流受到好评起,到2006年,完成《玄奘法师》铜像作品被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印度作为国礼赠送止,使他在从事泥塑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红。
龙湾泥塑特征:
泥塑为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的品种,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一般泥塑都是三分塑七分彩,做好了以后要上底色,然后加饰彩绘,也有一部分是保持泥土本色,不加彩绘的泥塑,像这样的作品都反映了中国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成就,反映了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创作风格,是工艺美术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民间艺术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龙湾泥塑具有艺术观赏与信仰供奉相结合的特征。形体美观、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稳重大方;棱角分明,形神兼备。
具有收藏价值。龙湾泥塑的每件作品均是手工制作,皆为孤品,不存在仿造、复制、盗版等被侵权现象,它更不同于油画、剪纸、浮雕等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
目前,龙湾从事泥塑的人不多,叶芳林尚未带徒弟。但传承人所处的区域从事泥塑和各种民间技艺活动的氛围较浓,相信不久的将来,有人继承技艺。


龙湾泥塑工艺流程:
一、取泥加工:取地下的泥,去掉杂质,用木槌、木棒敲砸,使泥土软硬适度又不粘手为佳。加工好的泥块要放在缸内或其他盛具内,用湿布或塑料布盖好以保持一定的湿度作为备用。
二、搭骨架:搭制骨架常用木、木版、铁丝、钢筋、铁钉等。泥塑的骨架像人的骨骼一样,起着支撑和连接的作用,他是塑好泥塑作品的基础条件,不可忽视。注意事项:(一)骨架要牢固,以保证泥塑的稳定,上泥后不倾斜,不倒塌;(二)堆泥后要使其既不掉泥,又不露架;(三)要体现雕塑的大体形状;(四)所搭骨架要简单,便于变动和制模时拆架。
三、上泥:先在骨架上喷一次水,以便泥块与骨架能牢固地结合,不易掉落,然后上泥。上泥时,将泥块一块一块地堆贴在骨架上,用手按紧、拍实,然后层层加泥,用木槌或拍泥板将泥砸实贴牢。待晾干后再进行补缝。注意事项:每添一块泥要照顾到各个视角之间的关系,要经常转动雕塑台,不断进行观察比较。泥不要一次堆足,只要堆出大形即可。
四、塑造:塑造要创作的实物。在塑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处理局部与细部的关系,反复推敲,始终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
五、翻模:翻制选择材料不同,可分为三种:漆器、玻璃钢(又包括有铜、石)、石膏像。
六、上色:给泥塑物涂上色彩。

憧憬宝贝98(2014-06-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