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区费县——煎饼的发源地,最原始的煎饼机,烧柴禾的,烟熏火燎,基本上都是农村妇女会烙,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得准备一大落。而现在的煎饼机种类很多,技术在革新,一步一步在创新。仿照人工的程序越来来多,越来越先进。当然了,仿手工的程度不一样烙出来的煎饼口味也不一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会烙的人越来少,自动煎饼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做法,却留下了传统的口味。
鏊子和煎饼机创始人
图片
据史料记载:从原始远古的石鏊,原始部落的陶鏊,夏商周青铜鏊,直到李唐时代沿用的铁鏊,煎饼鏊子一直是基本平面的鏊面,直到解放后平鏊子才变成煎饼机。
近代使用鏊子生产煎饼最具代表性的是沂蒙地区,用山东煎饼为中国革命做了重大贡献。当然山东枣庄滕州的煎饼为台儿庄大战和淮海战役做了坚实的后备支持。
毛泽东主席1959年视察山东,看到很多百姓聚集到一起一杷一杷的烙煎饼,就感慨说:“要是用机器烙煎饼多好啊”,山东有关领导很重视就开始研制煎饼机,当然都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成功。先后在滕州、淄博两地都有煎饼机雏形出现,但是都没有直到1989年滕州技术出身的退休干部李学知先生重新开始煎饼机试制,直到1992年煎饼机才真正从机器生产到煎饼生产方法形成完整体系,机器生产有了理论支持,煎饼生产有了成文的生产方法和原理,李学知先生把自己研制的煎饼机命名为“天牛煎饼机”,至此第一台煎饼机诞生了。
煎饼机按用途分:家用煎饼机、商用煎饼机
磨制煎饼面糊
把麦子、高梁、玉米、谷子、地瓜干等原料淘洗、浸泡,然后磨成糊状物,俗称“煎饼糊子”。有些地方在磨制面糊前,兑入三分之一或一半的“熟料”(即先行煮到八九成熟的部分原料),俗称“对半子”,“对半子”后磨出来的面糊容易摊制,摊出的煎饼也柔软好吃。有些地方把地瓜干在磨制成面后,要用水浸泡,把地瓜面里的黑水浸出。山东传统是使用石磨来磨制面糊,大磨用畜力来推,小磨用人力来推,现在则普遍采用机磨。一般是头天晚上磨制面糊,第二天一早开始架鏊子、生火、摊煎饼。
仿手工煎饼机模拟传统的手工做法,机器自动生产,节省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摊制的煎饼具有人工制作的口感,普及最广的是煎饼机,可以做白面,小米,玉米,大米,等各种杂粮煎饼,也可以煎饼果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