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贫困县县域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切实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困难群众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产业发展动力,财政部从2012年开始偿试推行“财政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扶贫开发工作新机制。灵台县于2012年入选全省6个财政支持连片特困地区优势产业发展试点县之列,根据试点工作要求,按照“抓好主导产业,深挖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采取六项措施确保了“财政支持连片特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灵台县核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等试点工作成效。
一是加强领导,靠实责任。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财政、林业、审计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安排、随时督查指导试点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县林业局成立了《特色核桃产业项目建设技术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过程的技术指导。有关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乡镇与村、村与农户逐级签订责任书,做到了领导、责任、目标、措施“四落实”,有力地促进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广泛宣传,形成共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在县电视台开设专栏,专门宣传产业扶贫政策、核桃基地建设的相关扶持政策和栽培知识,努力营造工作氛围。各项目建设乡镇组织干部深入核桃基地建设重点村、户进行宣讲,使广大群众切实认识产业扶贫的重要意义,教育果农转变观念,着眼长远,提高了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论证编制了《灵台县核桃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财政支持连片特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灵台县核桃产业基地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核桃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切实把核桃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来谋划,择优确定了中台等6个乡镇的23村3864个贫困户优先进行试点工作中的项目建设。四是强化培训,夯实基础。由县林业局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常年进行技术指导;通过举办核桃发展报告会、科技讲座等形式培训专业技术人员630人(次),为全面提升项目建设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五是积极引导,重点扶持。在积极引导贫困户想方设法自筹资金进行基地建设的同时,采用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补助相结合等形式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00万元,扶持进行项目区道路和灌溉等公益设施建设;对基地台硷地的整修,由水利部门纳入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给予补贴;同时根据项目实施户的贫困程度,对所需苗木实行财政资金差别补助政策,较好地缓解了贫困户发展核桃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六是严格管理,提升效益。在计划、工程、资金、信息等方面严格制度管理。制定了《灵台县整合支农资金支持核桃特色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实现试点工作信息准确监管。对试点工作财政补助资金严格按照资金用途全面落实报账制,并执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封闭运行的“三专一封闭”管理制度,通过专户管理、集中使用、明确责权、相互制约、分工协作、审核报账等6个环节,达到了报账程序、资金使用、项目资料管理“三规范”,确保试点工作成效和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高。通过实施财政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工作,取得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成果:
一是在中台、龙门等6个乡镇,投入资金912万元,栽植 “灵台薄皮”、“ 晋龙1号”等优质核桃8000亩、26.4万株,建成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核桃示范园2处、优质核桃苗木培育苗圃60亩;整修道路30公里;建成提灌站2处,新增核桃基地灌溉面积1000亩;完成技术培训630人(次),示范推广了标准化栽培、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无公害丰产栽培综合管理技术,为贫困村产业规模化发展打下了基础。二是实现了由“输血”式综合扶贫向“造血”式产业扶贫方式的转变。三是在充分利用耕地资源的同时,加大了撂荒地和荒山、地埂用地的开发利用。四是通过扶持培育特色产业,使23村3864户19332人从此项政策中人均预计年实现增收1552元,贫困户受益面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五是实施了连片特困地区产业扶贫以后,群众看到了希望,克服了“等靠要”的思想,提升了贫困户依托资源、开发产业、自我发展的信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