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顺德均安镇的冰玉堂、肇庆市端州区塔脚路的观音堂,就是被专家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群自梳女”的特殊部落。“自梳”是一生的承诺,“自己的头发自己梳,自己的饭自己煮,自己的苦乐自己享,自己的生活自己养。”这是自梳女给她们自己的全部诠释。与出家的尼姑不同,自梳女走出深闺,跟男人一样耕作、做工、经商。因自梳女终身未婚,人们便以其姓氏尊称其为“姑婆”。
当还是青春少女的时候,她们就自己梳起了发髻,发誓终身不嫁,天天吃斋拜佛,过起了清心寡欲、自食其力的日子。数十年来,任凭社会风云变幻,她们依然故我,平静地过着每一天。备受关注的肇庆最后一代“自梳女”,至今仍有15人健在。养善堂的邹姑婆今年86岁,最为年长;而观音堂的赵姑婆生于上世纪的1936年,是肇庆最后一代自梳女中年纪最小的,今年整70岁。邹姑婆是当地人,十二岁那年,经当自梳女的亲戚介绍,来到养善堂做自梳女。据她介绍,养善堂建于一九二五年,是当年李、赵等八位自梳女靠织草席、耕地攒钱所盖,是面积约一百多平方米的两层木楼。一九六四年,邹姑婆参加了当地幼儿园工作,一九八0年退休。其间,与她相依为命的几个自梳女先后去世,她的侄子出钱请来了保姆照顾她的生活。梁姑婆与邹姑婆不同,一九六一年收养了一个八个月大的女婴。一九八四年,养女嫁人以后,为照顾养母,和丈夫一起与梁姑婆生活。去年,梁姑婆的外孙女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梁姑婆像当年养母祝贺她入堂当自梳女那样,摆了几桌庆贺酒。
据肇庆端州区民政局的廖女士介绍,无子女、无经济来源、无法定抚养人的自梳女,早已纳入了当地政府救助范畴,享受城区孤寡老人的最低生活和医疗的保障。
刚开始对“自梳女”这一特别群体并不了解,更加不知道她们就在自己的身边。后来,是通过同学特地为她们做的专访与视频中逐渐了解到的。在我看来,她们是一群独立、勇敢、自主的女性,不顾忌别人另类的眼光,敢于做自己,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她们更是肇庆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了解到肇庆的悠久历史文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