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与周总理的交往

家乡区县: 厦门市集美区

  1940年3月,陈嘉庚先生以“南侨总会”主席名义,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简称“南侨慰劳团)回国慰问和视察。4月14日到达重庆,5月31日访问延安。
陈嘉庚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是在这年的7月间。那时,英国人在日本威慑下开始封锁滇缅公路,企图切断南洋诸国的抗日运输补给线。21日这天,周恩来来到重庆“嘉陵招待所”,探望刚刚从四川泸州视察归来的陈嘉庚,两人一见如故,周恩来说:“5月间听说陈先生要来延安,我们很高兴,我以为会在延安相见。5月底我来重庆,路过西安时才知道慰劳团第一分团已到延安,当时,朱总司令也路过延安,那次与慰劳团约见未成,是我们工作没做好,很对不起!”
接着,周副主席说:“国共合作是历史的潮流。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三大主张。顽固派搞摩擦是不会得逞的。英宣布封锁滇缅公路,对我们抗战不利。国民党政府受各方人士的批评,两党谈判才略有进展。近日,我要回延安和毛主席、朱总司令面商。”
    周恩来与 陈嘉庚相识,在陈嘉庚一生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是他们莫逆之交的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后,陈嘉庚领导成立了“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并任主席。日本投降后,陈先生安全回到新加坡。1945年11月18日,重庆十团体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条幅;周恩来、我若飞的祝词是:“为民族解放尽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一时传诵海内外。1946年,《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发表后,陈嘉庚看到当时国人对此事多抱乐观,“独不以为然”。香港《华商报》请陈先生题词,陈题道:“还政于民,谋皮与虎,蜀道崎岖,忧心如捣。”当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遭受镇压时,陈嘉庚从新加坡打电报给周恩来:“预防阴谋暗算”,表现了他对周恩来的挚友之情。周恩来接到电报后即复电:“惠电奉悉,卓见深情,感佩无已。对阴谋暗算,自当如嘱慎防,请释座念。”解放了,1953年2月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到嘉庚先生寓所探望。嘉庚先生向总理反映福建落后,建议修铁路,发展工业,还谈到当时的形势和集美学校的一些具体问题,总理都一一作了明确的表态和说明,嘉庚先生非常高兴。时候他对很多人说:“总理确实伟大、谦虚,我没有次序地什么都讲,他不插话,耐心地听我讲完。我一共讲了多少问题连我自己也记不得,还是总理最后替我扼要地、一个不漏地归纳成几个问题,并作了明确的答复。”1959年集美学区遭到特大台风袭击,80%以上的校舍受损,嘉庚先生正在为校舍修复问题忧心,总理立刻打来电报慰问,并通知已决定拨款修复。总理虽日理万机,但对嘉庚先生的具体事业还是那么重视和关心,这使陈先生非常感动并念念不已。
    1955年8月,陈嘉庚先生开始了“祖国万里行”,起程赴东北、华北、西北、中南等16个省市参观访问。起程前,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周总理对陈嘉庚说:“陈先生访问16个省市自治区确是壮举,祖国正在突飞猛进,先生对工业是内行,请多提意见。海南岛种植橡胶还有很多问题,先生是世界橡胶界的著名开拓者和和经营者,必有好意见和好办法。”当时,我作为厦门市副市长、陪同者之一,也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他对我们说:“要好好照顾嘉庚先生。写写日记,多作记录。”从“祖国万里行”回来以后,陈嘉庚先生对我说:“总理知人、理解人、体贴人、使我永远感激。我建议兴建福建铁路,并移山填海修海堤,鹰厦路与筑海堤一起提前一年通车,这和总理的部署是分不开的。我在‘祖国万里行’中提出的15项建议,凡是写信给总理的,都件件有着落。总理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陈嘉庚先生对国家大政方针和人民生活有什么意见,常常写信给周总理,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他早就准备公开批评,经周总理说明外交形势和当时各种关系后,就识大体,顾大局,服从党的决定,保留自己的意见。说到“一边倒”,他撰文这样阐明:“平等同行,结为兄弟友邦,以维持世界和平,绝非屈辱依附,自失独立尊严”。他写信给周总理,认为在首都和上海设立“苏联展览馆”有失民族尊严。后来这两个馆改名为“北京展览馆”和“上海展览馆”。我和陈先生在一起虽然经常交谈,但1959年8月25日的谈话给我的印象最深。前一天,特大飓风袭击厦门,为百年所未遇,给全市造成的损失很大,预告还会继续。25日市政府派我到集美坐镇守夜,我陪陈先生在一起,在住宅的客厅里彻夜长谈。生过去常常对我说:“毛主席、周总理真伟大”,这回从魂深处透出更为令人震动的知心话:“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党!”
    陈先生从毛主席“文武才干,英明智慧,不但为我国历史所未有,而为世界各国所未见”说起,盛赞周总理协助毛主席相得益彰。陈先生为周总理的渊博、德高、坚毅、勤奋、求实、机警、谦虚、谨慎所折服,认为周总理是集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经济理财家于一身的伟大人物,为古今中外所罕见1958年1月,陈嘉庚先生右侧眼眶上隆起一粒肿瘤,经诊断为鳞状上皮癌,卫生部决定由肿瘤医院院长吴桓兴教授亲予放射治疗。几个月后,病情稍有好转;6月底,病势转危。周总理亲自前往陈嘉庚先生寓所探视和慰问。在病床上,他摸着爱国老人陈先生的前额和手,问了几句话,庄明理译成厦门话;然后转向大厅向周围的人详问病情。吴院长说:“不是很严重,正在继续治疗,肿瘤可以得到控制。”庄明理汇报遗嘱的内容,说“陈嘉庚先生表示,人总要死,死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国家的前途。”问及爱国老人的心情如何,我回答:“陈嘉庚先生保持镇定和乐观主义精神,他曾说过:‘冥冥吉凶如有定,付之天命惧奚益’,现在也是不忧不惧,一息尚存就要干下去!”周总理临行时指示:“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骨头很硬,有极可贵的民族气节,我们要全力延长他的寿考。”
    1960年初,陈嘉庚先生发生脑血管痉挛,眼点状出血,上京就医,被诊断为右眼肿瘤略有转移,一眼失明。陈先生的二公子陈厥祥(香港集友银行总经理)夫妇从香港赶来守候,第二天得到周总理接见,周总理说:“令尊是华侨领袖,为祖国作出很大的贡献,国务院每天派人了解病情报告上级,全力抢救陈先生。”二公子时年60岁,表示衷心感谢,夫妇一再行鞠躬礼。爱国老人的病情日见严重,转往北京医院后,仍然非常关心周总理要到印度和尼赫鲁谈判的事。四月他写信给周总理再三表示一定要注意安全,尔后又致信毛主席建议电告印度政府确保周总理安全。
    陈嘉庚先生于8月12日逝世。由周恩来总理担任主任委员的“陈嘉庚先生治丧委员会”,为爱国老人举行了隆重的丧仪。灵柩上盖着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移到中山公园中山堂接受公众吊唁。主祭人周恩来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廖承志致悼词。末后,周总理和朱德委员长执绋送灵柩上灵车,运回集美举行葬礼。

余志宾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fujian/jimei.html
余志宾网络营销秀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yuzhibin

余小伦001(2014-06-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