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陌先生平与学术简介

家乡区县: 南充市南部县

出处:张克强

郭芳陌先生,名顺义,芳陌是其字,生于1899年3月20日,卒于1970年3月4日,享年71岁。祖籍南部县安坝乡(今河东镇)郭家坝,自幼家贫,天资聪慧,5岁蒙学,14岁即于家乡白龙观执教私塾。秉承祖训,立志从医。教书余暇,博览医籍,四大经典,随口可诵。
16岁拜师于南部名老中医徐俊飏先生门下。徐氏作古,即与其师兄弟雍玉田、包正衡等于凌云洞组织自学医社,共同切磋医理、会诊病人。22 岁以精湛的医术名震南部,旁及阆中、西充、仪陇等县。
先生自幼受儒学思想熏陶,尊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为规准,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早年行医于碑院、三河(今永定)、洪山、朱镇一带,以善治温热病著称。诸多患下焦温病病人,如何某、邓某、孙某等,高热、神昏达半月之久,病情危重,先生仅凭中药,使其获救。在当 今来看,似乎神话,但这确是毋庸质疑的事实。每遇贫病交加的病人,先生或施舍以药、或救济以钱,总必倾囊相助而后快。
先生中晚年移居于南部县城,虽已很有名望仍时常出诊于乡间。特别在南部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期间,从早到晚,每天诊治门诊病人均在百余人次以上,求治者大多系各地慕名而来又久治不愈的患者,其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在此期间以治疑难杂症见长,尤善治胃病、风湿病、黄疸病等,从先生医案中略举两例已飨同道。
朱某,男,年六旬余,旧有胃痛史。因家事生气,当晚吐血不止,家人惊慌,未及天明,更医数人,吐血如故,急求治于先生,刻诊:病人面色苍白,呼吸微弱,神视昏溃,吐血黯黑,脉沉微似无。合参脉证,病情实属危重。急处方:野人参、附片各一两(50克),嘱浓煎取汁,加童便一杯,冲百草霜,少量频饮,翌时神清、血止。仅存虚弱之体,继以养胃益气生血之法,调治半年而愈。
此案乃今西医之溃疡病大出血也!其因家事生气,血随气逆而暴吐不止,最易气随血脱而身亡。患者生命垂危可知矣!先生本《医贯》:“有形之阴血不能速生,无形之阳气理当急固”的论据,主以参附汤益气温阳;盖阳能生阴,气能统血也,童便性阴而降,引逆气而下行,取其降气而止血也;百草霜则本善止血。先生深明其中奥义,药简力专而效宏,切中病情,故能救治病人于垂危。
又一腹痛者,呈阵性绞痛。先后请医七位,均被留住。望其共同会诊,以求迅速止痛,病人疼痛甚烈,且久。再延请先生至病人家中,在场七位医生有相识者曰:“请陈高见”。亦有投以轻蔑之眼光者。先生详审其病,察其先用之药,以为病系虫痛。前诸医认证用药正确,何不见效?先生苦思良久云:诸同道用药均在杀虫,诚然,虫病理当杀虫为治,无可厚非。但亦有特殊者,虫众则抗药,隔拒不纳,病人服药下咽即吐乃其明证;当以《金匮要略》“毒药不止者”用先诱之而后攻之之法,于是书甘草粉蜜汤。药中病,病速愈。长达十日之腹痛一去,病人从床上跃起,苦留八位医生,盛情款待三天。
众多因风寒湿所致瘫痪者、关节疼痛者,以自己研制的验方“痹证散”与服,嘱病人在慎禁忌的同时需守服百日必效,凡遵所嘱,无不甩掉拐杖,重返本职;亦有中途停药,或改他治者,终未能治愈。先生云:此类顽疾,非时病可比,短时变化甚微,即辨治准,则贵在坚持服药,有如蒸饭,火候到则米熟饭香,否则饭必夹生。此实为经验之谈也。
先生的学术思想可以概括为:上本《四大经典》,下崇修园医书,旁及各家精华,尤对《伤寒论》有独到心得,提出在辨证论治前提下,“和胃气、保精液、护阳气”为治诸病之本。业医五十余载,不仅其医德医术在南部境内乃至临县病人中有口皆碑,且为中医后继有人沤心沥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有弟子十余人,同时任教于中医进修班达二十期,带习学生四百余人,可谓桃李满园,后继有人焉。
民国年间,先生以其医术闻名,曾任南部中医主考官。共和国成立之初,先后于城关联合诊所、城关中医院任中医师。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调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任中医主治医师、科主任直到“文革”开始。在此期间,先后被推选为县人民代表、县人委委员、县政协委员、县卫协会主任等职。1959年,出席四川省名老中医座谈会。先生以医业为家人生计,含辛茹苦,家教甚严,膝下有子女七人,各成家业,荫衍昌盛。先生一生拥护共产党、热爱祖国、献身于南部县卫生事业。
十年浩劫,和许多遭劫者同,硬给加上地主分子、反动学术权威等莫须有的罪名,进行批斗、关牛棚,所谓“改造”,实是摧残!致使含冤九泉,未能寿终正寝,虽经平反昭雪,其损失已无可挽回。
为使先生高尚之医德、独特的学术思想以及治家、教子、受徒之规范,广为流传,并发扬光大。作为先生的学生,我虽已年过花甲仍当为之努力奋斗,以教来者!

苏昀(2014-06-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