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奉国寺 即 奉国寺 。
奉国寺在辽宁省义县城内东街路北。创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初名咸熙寺,后易奉国。原建有山门、伽蓝堂、东西廊庑、东三乘阁、西弥陀阁、观音阁、大雄宝殿、法堂等。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基本简介
大奉国寺,位于塞北佛乡、神奇义县古城东街,始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是世称释迦牟尼转世的辽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萧绰)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初名咸熙寺(因供奉七尊大佛,又称大佛寺或七佛寺),金代改称大奉国寺,是国内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标志性古建筑——大雄殿是古代遗存最大的佛殿,堪称为世界之最,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
二、建筑规模
大奉国寺始建时建筑规模宏大,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碑刻记载:“宝殿穹临,高堂双峙,隆楼杰阁,金碧辉焕,潭潭大厦,楹以千计。非独甲于东营,视佗郡亦为甲。”元大德七年(共元1303年)碑刻记载:“宝殿崔嵬,俨居七佛,法堂宏敞,可纳千僧。飞楼曜日以高撑,危阁倚云而对峙。旁架长廊二百间,中塑一百贰拾贤圣。可谓天东胜事之甲。”
现今,大奉国寺占地5万余平方米,现保存完好的有外山门(重建),清代的内山门、牌楼、钟亭、碑亭、天王殿及辽代的大雄殿和殿内遗存的众多文物,是集古建筑、绘画、考古、佛教等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于一体的古代寺院。
寺内主体建筑大雄殿及寺院整体,上乘唐代遗风,下启辽、金等寺院布局,是辽金寺院中最具典型的例证。其中,大雄殿是辽代佛教建筑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对此,建筑学家梁思成赞誉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宝物”,文物专家杜仙洲称“大奉国寺大雄殿木构建筑,千年仍平直挺健,是中国建筑史一项极为光辉的成就”……古建筑史学家曹讯也说“大殿九间是佛教建筑顶了天的极限。全国古刹千百座,大奉国寺大雄殿是穷极伟丽的”。
大雄殿筑于高3米的台基之上,为五脊单檐庑殿式建筑,面阔九间,长48.2米,进深五间,宽25.13米,高达21米,建筑面积1829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单层木结构建筑,被誉为“中国第一大雄宝殿”。
殿前开七门,殿内主供七尊大佛为辽代所塑,左起依次为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宏伟壮观、精神超逸,皆端坐于须弥座上,通高9米以上。尤以正中的毗婆尸佛最高,合座高达9.5米。因“过去七佛”并列一堂,佛祖释迦牟尼偏居其中,为佛教界独一无二,故又称“佛祖道场”。诸佛像高大、庄严、俊秀,历尽千年沧桑,仍然保存完好,在国内外佛教界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另外,每尊佛前左右各有一胁侍菩萨相对而立,高2.5米,共14尊。诸菩萨或仰或俯,或斜立平视,两足各踏莲花一朵。宝相庄严,栩栩如生。
三、地理位置
辽代皇家寺院·佛祖道场——义县奉国寺(俗称大佛寺),坐落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县城内,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是辽朝自称释迦牟尼转世的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萧绰)故里所建的皇家寺院。走进东北,它的文化个性与三秦大地截然不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里并不是中华文化的中心,但这丝毫不意味着它的文化是贫瘠而单调的,倒是以突出的特色和完整的遗存,使辉煌的中华文化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完美。在辽宁义县城内东北一隅,有一个完整的佛寺建筑——奉国寺。凡是途经此地的游人或是当地百姓,都会自然地想走进奉国寺,观览进香。这是因为,这座佛教寺院为国内所仅存的辽代建筑。
奉国寺,初叫咸熙寺,又因为大雄宝殿内有七尊大佛,俗称大佛寺,金代改为奉国寺,奉国寺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经历代修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建筑局。大雄殿建筑。大雄殿位于南北中轴线的北端,耸立在高阔的月上,是五脊单檐庑殿式建筑,是寺内保存下来的惟一一座建筑,也是国内辽代木构遗迹中面积最大的建筑。支撑整个大殿的是梁、柱枋、斗拱组成的木结构,中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奉国寺遗存有中国古代佛教寺院最古老最大的大雄宝殿,世界最古老最大最精美的彩塑佛像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2005年由辽宁省人民政府提名,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四、历史由来
奉国寺位于义县城内东街,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初名咸熙寺,又称大佛寺或七佛寺,金代改称奉国寺。寺内主要建筑为大雄殿,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单层木结构建筑。殿筑于高3米的台基之上,为五脊单檐庑殿式,面阔九间,长48.2米,进深五间,宽25.13米,高达21米,建筑面积1829平方米。殿前开三门,殿内76尊座佛为辽代所塑。左起依次为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那舍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皆端坐于须弥座上,通高9米以上。正中的毗婆尸佛合座高达9.5米。每佛前左右各有一协侍相对而立,高2.5米。大殿梁架和斗拱上有辽代彩画,四壁有元代壁画,历经近千年,而彩绘至今清晰可见。寺内还有金、元、明、清重修奉国寺碑十余甬。山门、牌楼、无量殿等均为清代所建。奉国寺始建时建筑规模宏大,金明昌三年(1192)、元大德七年(1303)碑刻记载:“宝殿穹临,高堂双峙,隆楼杰阁,金碧辉焕,潭潭大厦,楹以千计。非独甲于东营,视佗郡亦为甲。宝殿崔嵬,俨居七佛,法堂宏敞,可纳千僧。飞楼曜日以高撑,危阁倚云而对峙。旁架长廊二百间,中塑一百贰拾贤圣。可谓天东胜事之甲。”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bishuang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