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山歌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是仙居山民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浙江省乃至中国民间音乐的一件标本。
仙居山歌的起源无从可考,流传至今并被收录《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仙居卷》的有65 首。其中的《柴爿花鸟》、《天下歌》、《穷人歌》、《阿西圆圆》等7首被录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浙江卷》。
作为古越国的属地,仙居山歌具有越地山歌“越调”的共有特性,同时又兼具鲜明的地方特色,其风格吟诵性强,动声长言,情绪爽放,再加上方言演唱,其声也别,其言也特,自成一格。
仙居山歌一般 体裁短小,有吟唱,有对歌、有儿歌、有郎调,歌词或抒发儿女情长,或直面社会问题,或缠绵打情骂俏,丰富多样,情趣生动。
作为千古流传的民间音乐,仙居山歌具有很高的历史学、社会学、音乐史学和音乐素材的价值。
仙居山歌起源遥远,现代仙居民歌,音韵与语言皆有中原文化的痕迹,应是“两晋”人口南迁后逐渐繁衍而来。现存仙居山歌反映的社会内容,大多为晚清、民国时代。
在歌唱风格上,仙居山歌吟诵性较强,以歌说事、以歌道理、语言直白、动声长言、粗旷豪爽。
仙居山歌的题材内容,以描写广大农村的乡居生活为主,尤其是山区山民的生活,多侧面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反映了他们喜怒哀乐的心态,感情真实,质朴感人,“私情”、“长工”、“童养媳”和“晚娘”是其中最常见的四种题材
仙居山歌的代表作有:1、《柴爿花鸟》2、《天下歌》3、《种山山歌》4、《穷人歌》5、《大脚姑娘》6、《问表妹》7、《长工歌》8、《阿西圆圆》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